《大余縣推進“贛南早蝦雙季稻”模式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的政策解讀
一、起草背景
為貫徹落實《中共大余縣委 大余縣人民政府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實施意見》,加快推進“贛南早蝦雙季稻”優勢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和競爭力,帶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縣農業農村局結合本縣實際起草了《大余縣推進“贛南早蝦雙季稻”模式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討論稿)》。文稿先后征求了各鄉鎮等單位的意見建議,經2024年7月2日第52次縣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并嚴格按照會議研究意見修改后形成《大余縣推進“贛南早蝦雙季稻”模式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
二、主要內容
全文總體框架包括發展目標、具體舉措、工作要求三大部分,具體為:
(一)發展目標。以國道沿線鄉鎮為重點,大力推廣“贛南早蝦雙季稻”綜合種養模式,力爭到2026年,全縣發展稻蝦綜合種養面積3萬畝以上,集中力量將大余打造成為九江以北等主產區蝦苗供應地、冬季小龍蝦鮮蝦重要供應地、江西南部小龍蝦主要集散加工地和“贛南早蝦雙季稻”技術輸出地。
(二)具體舉措。主要是明確2024-2026年主要圍繞打造四地具體任務開展工作。一是加強良種選育擴繁。在新城鎮、池江鎮、青龍鎮等重點生產區域建設5000畝小龍蝦良種繁育基地。到2025年,實現年生產優質蝦苗3億尾,力爭成為九江以北等主產區蝦苗供應地。二是培育種養經營主體。到2026年,全縣種養經營主體達到50個以上,其中新城鎮不少于20個、池江鎮不少于12個、青龍鎮不少于10個、黃龍鎮不少于5個和浮江鄉不少于3個,把大余打造成為冬季小龍蝦鮮蝦重要供應地。三是完善稻蝦產業鏈。到2024年6月,完成小龍蝦交易市場建設,實現年交易能力1萬噸以上,力爭成為江西南部小龍蝦主要集散加工地。四是加強稻蝦品牌建設。到2025年,成功打響“贛南早蝦”地域品牌;到2026年,完成稻蝦米、小龍蝦申報認證綠色、有機產品10個以上。五是強化品牌營銷推介。到2026年“贛南早蝦”“庾嶺稻蝦米”品牌在國內市場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六是開拓“贛南早蝦”市場。打造以盒馬鮮生等為代表的生鮮連鎖店的“贛南早蝦”“庾嶺稻蝦米”直供基地。加強與淘寶、京東、抖音等平臺合作,拓展小龍蝦網上銷售渠道。七是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到2026年,建設稻蝦休閑示范基地1個、餐飲一條街1條。八是強化技術培訓和指導。成立由農業、水產、農機等技術人員組成的稻蝦綜合種養技術指導組,加強稻蝦綜合種養技術示范和推廣,著力建設成為“贛南早蝦雙季稻”技術輸出地。
(三)工作要求。主要內容包括提高思想認識、強力布置推動、強化工作保障。
三、意見采納情況
6月19日至6月27日,書面向11個鄉鎮及16個有關單位征求意見,共收到6個單位反饋意見13條,其中采納10條,未采納3條,剩余21個單位反饋無意見。對于收集的意見建議,縣農業農村局認真進行了梳理、逐條研究,做到應納盡納,對部分未采納的意見也進行了解釋說明。
政策解讀機關:大余縣農業農村局
政策解讀專員:溫盛平、劉維康
政策咨詢電話:0797-8722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