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及省市的有關貫徹意見,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大余縣林業“十一五”時期發展規劃。
一、大余縣林業概況及“十五”計劃完成情況
大余縣土地總面積205萬畝,轄11個鄉鎮,105個行政村,總人口28.3萬,是全省36個重點林業縣之一,林地面積160萬畝,有林地面積146.6萬畝,活立木蓄積484萬立方米,毛竹蓄量3129萬根,森林覆蓋率73.9%。在160萬畝林業用地中,公益林面積82萬畝,商品林面積78萬畝,分別占林地的51.3%和48.7%?!笆濉逼陂g,全縣共完成人工造林9.23萬畝,低產林改造5.01萬畝,封山育林27.56萬畝,育苗750畝,世行貸款造林1.82萬畝,竹林墾復2.12萬畝,城鎮綠化面積0.08萬畝,竹林基地建設4.8萬畝,油茶林基地建設0.02萬畝,名特優經濟林1.5萬畝,生物防火林帶500公里,松毛蟲綜合治理工程3萬畝,梅關國家森林公園完成30畝精品梅苑建設,完成退耕還林2萬畝。
二、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現代林業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執行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走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可持續發展道路,建立以國家生態公益為主體的縣級生態安全體系,以建設和保護生態環境為重點,大力保護、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加快生態公益林和商品林基地建設,調整林業產業結構,積極推進林業產業化體系建設,深化分類經營改革,加大非公有制林業發展,推進依法治林、科技興林,強化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促進林業持續、穩定和健康發展,使林業更好地為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三、基本思路
加快培育森林資源,強化保護和管理;實施森林分類經營,搞好生態公益林建設,提高生態功能等級,重點抓好四個體系建設,抓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工程,森林生態補償工程建設;搞好山區綜合開發,大力興辦以工業原料林為主的速生豐產林基地,大力發展森林旅游業。
四、遵循原則
1、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處理好森林資源培育保護與開發利用的關系,實現森林資源的持續增長和合理利用。
2、堅持優化環境、分類經營、突出重點、整體推進的原則。加快生態公益林建設,進一步改善全縣生態環境。
3、堅持綜合開發與集約經營相結合的原則。資源培育、利用與產業發展相結合,與發展山區經濟相結合。抓好速生商品林基地建設,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加大綜合開發力度,發展林產工業。
4、堅持科技興林原則。以科技促資源增長,推進林業產業發展。
5、堅持依法治林原則。完善林業執法體系,加大執法力度,保障林業建設健康有序地進行。
6、堅持全社會辦林業、全民搞綠化的原則。采取多種形式、鼓勵不同所有制成分參與林業建設,促進我縣非公有制林業的發展。
五、總體目標
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不斷優化林業結構,搞活林業經營機制,打造綠色大余,建設生態家園。管嚴管好國家生態公益林;放手搞活商品林經營;鼓勵木材加工企業或個人采取獨資或聯營方式培育商品林基地;重點培植縣林盛木業有限責任公司,促進企業規模不斷發展壯大,成為我縣林業企業的龍頭企業,在擴展公司經營規模的做法上,采取協議經營、租賃經營或山權、林權作價入股等形式;利用5—7年的時間建設集約經營型大徑用材林基地10萬畝、工業原料林基地3萬畝(即每年營造人工林穩定達到2萬畝以上)、營建生物防火帶2600畝、完成毛竹林低改10萬畝(其中筍竹兩用林3萬畝)、建設苗木花卉基地3萬畝、名特優經濟林基地3萬畝,叢生竹3萬畝、良種油茶林基地1萬畝。力爭到2010年全縣森林蓄積量增加到54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76.5%以上,林業產業結構趨于合理,林業總產值達到1.6億元,山區農民年增收600元。對木材加工企業,逐步淘汰生產工藝落后、科技含量低、利用率低的企業,扶優扶強做大,扶植龍頭企業3—5家。
“十一五”規劃主要指標:
1、森林資源消長目標
有林地面積:151.6萬畝,每年新增林地1萬畝
林種比例 :生態公益林面積占林地總面積的51.3%以上
森林覆蓋率:76.5%以上
期末活立木總蓄積量:540萬立方米
2、林業總產值
2010年林業總產值達到1.6億元。
3、營林生產(年均)
新造林 20000畝
低產林改造 20000畝
封山育林 20000畝
育 苗 150畝
4、林業科技
①加速優良鄉土闊葉樹種的選擇培育和栽培技術的研究。力爭在“十一五”期間篩選出1--2個優良樹種供生產應用,建立1個優良鄉土闊葉樹采種基地。
②推廣良種良法?!笆晃濉逼趦?,推廣良種良法的普及率達到100%。
③引進和培育林果、花卉優稀品種,發展林果、花卉產業,應用高新技術發展高附加值的林產品深加工,應用信息技術加強森林資源監測和管護。
④應用生物防治森林病蟲害技術,鞏固造林成果。
六、建設重點與要求
(一)生態公益林體系建設
建設好縣森林生態網絡體系,按照“點、線、面”相結合,營造成一個分布均衡,結構合理,功能完備,效益兼顧的森林生態體系。
1、搞好三大工程,全面推動生態公益林體系建設
到2010年,基本建成82萬畝高質量的生態公益林體系和78萬畝商品林建設。重點抓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工程、森林生態補償工程,重點抓實工程造林、公路沿線綠化、農村四旁林網、城市綠化。抓好林種、樹種、林分結構調整,完成生態公益林的林分改造、補植,改變造林樹種單一的不合理林相結構,全面提高林分質量和功能等級。
2、抓好梅關國家森林公園建設
發揮森林資源優勢,加快發展森林公園,吸引游客觀光旅游,以旅游為龍頭,帶動第三產業發展。著重抓好梅關國家森林公園建設項目。
3、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
貫徹《江西省綠化條例》,每年植樹節,本縣男18--60歲、女18--55歲的公民,除喪失勞力外,每人義務植樹3--5株以上,包種、包管、包成活。對無故不履行義務者,責令限期補栽;對不完成義務植樹任務的單位,征收綠化費?!笆晃濉逼陂g,義務植樹盡責率達到90%以上,各鄉鎮每年辦1--2個義務植樹基地。
(二)林業產業體系建設
以培育森林資源為基礎,以林盛木業有限責任公司為龍頭,帶動林業經濟快速發展,建成林業基地、林產加工、旅游服務等促進林業產業體系的形成。主要抓好筍材竹和竹產業基地建設擴大竹材原料基地,加快工業原料林建設,合理利用現有資源,盡最大努力發揮森林經濟效益。
1、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建設集約經營型大徑用材林基地,2006--2010年,每年發展2萬畝;到2010年大徑用材林達到10萬畝,工業原料林達到3萬畝。
2、油茶基地建設?!笆晃濉逼陂g,抓好3000畝良種油茶林基地建設。
3、竹基地建設。重點是改造低產林,增加竹子資源,2006—2010年每年完成毛竹產低林改造2萬畝,到2010年達到完成改造10萬畝,其中筍竹兩用林3萬畝。
4、以市場為導向,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加強對林產工業的指導。堅持“引導、整頓、提高”的原則,通過產業政策引導,技術標準整頓,技術改造提高,培育和扶持龍頭企業,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相對集中、適度規模、技術設備先進、產品質量高、經營效益好的林產工業體系。
(三)森林防護體系建設
1、森林資源管理。嚴格執行木材采伐限額、采伐跡地更新制度,落實中幼林封山育林,確保森林資源持續增長和合理利用;完善森林資源監測體系建設,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強化管理和監督力度,規范執法行為,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加強對木材檢查站的監督和管理,規范木材流通秩序,嚴厲打擊木材流通違法活動;開展林地普查,建立林地信息管理系統,完成林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林權證的換發工作。
2、林業行政綜合執法體系建設。對全縣的林業執法隊伍進行整合,按照全國林業行政綜合執法試點工作的要求,增強林業行政綜合執法大隊的林業行政執法能力,為林業發展保駕護航。
3、森林防火體系建設。抓好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和森林消防隊建設,建立森林火險預測、監測系統,“十一五”期間,新建生物防火林帶2600畝,提高預測、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綜合能力。
4、森林病蟲害防治。重點是加強監測、預報與警報體系建設,建立森林病蟲害情報檔案和數據庫,掌握全縣病蟲害動態,預測短、中、長期主要病蟲害發生趨勢和危害程度,定期發布預報,準確及時發布警報,提供防治決策依據。
(四)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1、林業科技的重點:穩定林業科技隊伍,加強推廣體系建設和林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加強林木良種引進和繁育,重視優良用材、生態樹種特別是優良闊葉鄉土樹種的選育;加強林業科技推廣及成果產業化,推廣應用森林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抓好縣林業科技推廣中心的體制改革,把林業科技推廣中心辦成公益事業單位。
2、林業工作站建設。鞏固林業站的達標成果,配置交通通訊設備,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建立健全檔案。提高林業工作站服務林農、個私林業企業水平。
3、森林病蟲害防治體系建設。加強森防隊伍建設,對測報員進行培訓,提高測報水平和防治能力。堅持"以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運用生物防治技術,提高防治效果,確保無重大災情發生。
七、主要措施和對策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建立完善各級行政領導林業保護和發展目標責任制,把林業建設列入考核各級領導政績內容??h林業局每年組織造林檢查驗收,成活率不到85%不計入年度造林完成任務。各級黨政領導要把林業工作作為改善生態環境、保障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及時研究解決林業發展的重大問題,真抓實干,抓出成效。積極制定、出臺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把群眾發展林業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切實解決林業存在的問題。
(二)建立穩定的林業政策保障機制,加大林業投入。推進森林資源資產化管理,建立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的合理流轉機制,促進林業建設投資新機制的建立。宣傳優勢在山、潛力在山、致富在山新理念,宣傳經山致富典型,鼓勵群眾走經山致富之路;穩定和完善林業生產責任制,在自愿的基礎上發展多種經營形式;讓農民得到實惠。
(三)實施好科技興林,提高工程建設質量。要嚴格按照“嚴管林、慎用錢、質為先”的要求,認真執行林業重點工程建設質量技術標準,開展技術培訓,普及先進實用技術,抓好科技示范,努力提高工程質量和科技水平。認真執行造林質量事行政責任追究制度,確保工程建設質量。
(四)推進林業科技與體制創新及經營機制創新,提高林業整體水平。深化林業科技體制改革,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提高科技創新能力??h級林業科技機構主要從事推廣、開發和科普工作;林業企業要加強技術開發和改造,提高產品競爭力。鼓勵科技人員到林業生產第一線,開展技術承包、技術服務,創辦經濟實體,對成績突出的給予重獎,并優先或破格評聘技術職務。進一步提高科技進步貢獻率、科技成果轉化率,擴大先進技術的覆蓋面。充分發揮林業科技作用,推廣應用先進的林業科技,推廣良種良法,采用優良種子、容器育苗、無性系扦插育苗;調整樹種布局,提高抵抗病蟲害能力;加強中幼林撫育管理;促進林業發展。
(五)穩定林業機構,提高林業干部隊伍素質。從林業發展大局出發,保持林業機構的穩定性和工作職能的完整性。進一步穩定和完善基層森林公安、林業工作站、木材檢查站、森防站、自然保護區等基層組織,發揮其重要作用。優化林業隊伍的知識結構,提高林業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培養一支掌握現代林業理論和生態保護方針政策,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以公務員為主體的管理人員隊伍;建設一支政治合格、素質過硬的行政執法隊伍;造就一支專業、職稱結構合理、知識不斷更新的專業技術隊伍;建立一支以技術工人和林農為骨干的林業工人、農民隊伍;形成一支具有一定林業基礎知識和生態保護意識的農村干部隊伍。
(六)、采取嚴格措施,強化工程資金管理。一是嚴格按制度,規范工程資金的使用行為。二是加強工程資金的審計,提高工程資金的使用效率。三是重視廉政建設,從教育入手,以制度作保證。把兩大工程資金用好,為把大余縣建設成秀美家園而奮斗。
(七)切實加強森林資源管理保護工作。從實際出發,不斷建立、健全林業管理規章制度,加強林業執法隊伍建設,抓好業務培訓,提高執法水平,強化執法和執法監督,使林業建設得到強有力的保障。抓好林業普法教育,提高全縣人民知法、懂法、守法意識。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切實抓好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確保林業生產秩序穩定。一是建立兩個體系,即資源管理體系和資源監測體系;二是強化三個管理,即堅持采伐限額管理、木材流通管理和林木林地資源管理,三是做好三個核查,即:人工造林實核查、林地增減動態核查和森林資源消耗量核查;四是加強珍稀野生動植物保護。通過上述工作,逐步使森林資源和林政管理工作走上規范化、制度化和科學化的軌道。鞏固林業建設成果,確保森林資源的有效增長。
(八)興起社會大辦林業的高潮,發動各種社會主體跨所有制、跨行業、跨地區投資發展林業,廣泛吸收和鼓勵盡可能多的投資主體參與造林綠化,放手搞活民營私有林業,要為業主搞好項目服務、政策服務、管理服務、信息服務。繼續保持林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附:1、大余縣“十一五”期間林業類重大項目建設表
2、大余縣林業生產五年規劃年度目標
大余縣“十一五”期間林業類重大項目建設表
| 項目名稱 |
建設起止 年限 |
建設地點 |
總投資 (萬元) |
建設性質 |
資金來源 |
建設內容 |
項目前期工作情況 |
| 梅關國家森林公園 |
2001—2010 |
梅關、丫山三江口 |
3300 |
改建續建 |
旅游貸款、 外商投資 |
森林公園面積5300公頃 |
已完成梅關景區總體規劃 |
| 生態公益林 林場 |
2006—2010 |
爛泥逕、帽子峰、長潭里、毛竹 |
1012.8 |
新建 |
生態公益林補償專項基金 |
森林管護18萬畝 |
已報成立生態公益林林場 |
| 生物防火林帶建設 |
2004—2010 |
全縣各鄉鎮 |
400 |
新建 |
自籌 |
新建防火林帶2600畝 |
已編制總體規劃 |
| 森林防火指揮中心大樓 |
2005—2006 |
白石寺 |
400 |
新建 |
向上級爭取 及自籌 |
新建指揮大樓6000平方米 |
相關部門已審批正建設中 |
| 毛竹林低改 |
2005—2010 |
內良、河洞、 吉村、浮江、 黃龍、左拔 |
1500 |
改造 |
上級項目資金及自籌 |
毛竹改造10萬畝 |
1999年至2003年完成基期世行貸款低改4萬畝 |
| 良種油茶林 基地 |
2005—2010 |
左拔、樟斗 |
300 |
新建 |
上級項目資金及自籌 |
新造良種油茶3000畝 |
2004年完成120畝 |
| 大余縣優良鄉土闊葉樹基地 |
2004—2010 |
爛泥逕 |
500 |
新建 |
上級項目資金及自籌 |
良種培育工程、繁育生產工程、附屬工程 |
正建設采種基地 |
| 馬尾松毛蟲可持續控制 |
2005—2010 |
全縣各鄉鎮 |
1500 |
新建 |
國家投資、 地方投資 |
全縣各鄉鎮松林綜防建設林相改造等30萬畝 |
正進行林相改造面積0.6萬畝 |
| 竹蝗可持續 控制 |
2005—2006 |
吉村、河洞、 內良、浮江、 左拔、黃龍 |
300 |
新建 |
國家投資、 地方投資 |
改造19萬畝 毛竹林 |
正實施改造0.5萬畝 |
| 古驛道種梅 |
2005—2010 |
古驛道 |
75 |
新建 |
旅游貸款、 外商投資 |
種梅樹300畝 |
已完成精品梅苑30畝及梅關景區公路兩側梅樹種植 |
。
大余縣林業生產五年規劃年度目標
單位:萬畝、萬元
| 項目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
| 計劃 |
投資 金額 |
計劃 |
投資金額 |
計劃 |
投資金額 |
計劃 |
投資金額 |
計劃 |
投資金額 |
|
| 優良鄉土闊葉樹采種基地 |
1個 |
100 |
續建 |
100 |
續建 |
100 |
續建 |
100 |
續建 |
100 |
| 梅關國家森林公園 |
續建 |
660 |
續建 |
660 |
續建 |
660 |
續建 |
660 |
續建 |
660 |
| 生態公益林林場 |
1個 |
1012.8 |
|
|
|
|
|
|
|
|
| 生物防火 林帶 |
0.052 |
80 |
0.052 |
80 |
0.052 |
80 |
0.052 |
80 |
0.052 |
80 |
| 森林防火指揮中心大樓 |
1座 |
400 |
|
|
|
|
|
|
|
|
| 毛竹林低改 |
2 |
300 |
2 |
300 |
2 |
300 |
2 |
300 |
2 |
300 |
| 良種油茶林基地 |
0.06 |
60 |
0.06 |
60 |
0.06 |
60 |
0.06 |
60 |
0.06 |
60 |
| 松林綜防林建設 |
6 |
300 |
6 |
300 |
6 |
300 |
6 |
300 |
6 |
300 |
| 竹蝗可持續控制毛竹林 |
3.8 |
60 |
3.8 |
60 |
3.8 |
60 |
3.8 |
60 |
3.8 |
60 |
| 梅關古驛道梅樹種植 |
0.005 |
15 |
0.005 |
15 |
0.005 |
15 |
0.005 |
15 |
0.005 |
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