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縣將進一步堅定信心,以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務實的作風,高質量、高標準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奮力開創農業農村工作新局面。
(一)夯實糧食安全,穩定“三農”基本盤。推進農業生產“大托管”向“大運營”轉型升級,擴大試點范圍,推進農地宜機化改造,提升托管服務能力,強化“三個中心”運營管理;培育種糧大戶,解決種糧主體老齡化問題,加強農技技術培訓,鼓勵種糧大戶和家庭農場“子承父業”;加快糧食應急儲備庫(二期)項目建設,建立健全糧食流通監管體系,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加快高標準農田提升改造,做好“十五五”期間項目謀劃工作,全面完成2024年國債項目7000畝及中央預算內項目4000畝建設任務,持續夯實農業“耕”基。
(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筑牢返貧致貧防線。持續落實“四個不摘”要求,聚焦“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堅持走訪排查常態化、動態管理常態化、精準幫扶常態化;持續落實好“雙線”控輟保學,家庭醫生簽約履約服務等系列保障政策,實現農村住房安全問題動態清零,壓緊壓實各類飲水工程管護責任,多措并舉確保不出現飲水安全問題;有序做好項目庫建設,加快2025年第一批銜接資金項目批復及實施進度,及時完善好項目可研立項、審批和用地手續,規范項目招投標程序,嚴禁建設負面清單內容,做好項目全過程管理及建設。
(三)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加快發展農業現代化。堅持以工業化理念和互聯網思維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引進和培育具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業產業提質增效,做深做實“土特產”文章;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堅持以工業化理念發展農業,推動大余麻鴨、贛南早蝦雙季稻、優質稻米等特色產業集群建設,提升市場競爭力;做大做強農產品精深加工,加快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冷鏈物流和配送體系建設,加快產業鏈融通發展,不斷補全完善麻鴨、稻蝦、生豬等農業產業供應端,增強產業自主可控能力;拓寬農產品市場渠道,充分發揮本地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建立農副產品加工企業,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增強產業附加值,提升農產品知名度,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
(四)譜寫鄉村篇章,全力推進“四融一共”和美鄉村建設。堅持黨建引領,以“三治”融合構建和諧鄉村,努力探索具有大余特色的創新實踐路徑,為鄉村振興強力賦能,全力打造和美鄉村新典范;創新探索村莊經營模式,鼓勵村集體運營資源、盤活閑置資產、引入社會資本合作;加快謀劃2025年度“四融一共”和美鄉村建設點位,夯實發展基礎,加強項目規劃建設,提升開發運營水平,促進項目建設從快速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從投入開發為主向逐步實現收益轉換;建立多元投入機制,拓寬投資渠道,構建“上級項目+縣級整合+社會投入”的資金保障體系,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鞏固完善經營體制,不斷強化鄉村價值,將鄉村資產作為整體加以經營,使鄉村成為產生和創造財富的動力源泉。
(五)不斷深化農村改革,激發鄉村發展活力。規范農村宅基地管理,強化宅基地服務、監督、執法能力,加強“六有窗口”建設,持續發揮“智慧宅改”功效,落實“一審五到場”,引導農民盤活閑置房屋;持續鞏固專項整治成果,做到“兩個防止、一個防范”;著力構建動物疫病防控體系,改造提升縣級獸醫實驗室,規范官方獸醫人員管理,督促鄉鎮配齊官方獸醫并組織好培訓、考試;充分利用校舍、廠房、舊村部等閑置資產,采取出租、改造等方式,引導低質低效資產向高質高效資產轉變。支持在全面摸清存量資產的基礎上,對之前低價處置的資產,通過法律等手段依法收回,采取公開掛牌招租、出讓等方式,提高資產收益回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