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新橋橋面寬、護欄牢,農機直接開到田里,收割、運糧,一氣呵成!”近日,大余縣新城鎮水西村村民蔡平福站在新建成的新屋里橋頭,滿臉笑意。這份實實在在的幸福感,源自大余縣財政局扎實推進的“如我+”換位體驗行動。
今年7月以來,大余縣財政局組織干部主動下沉一線,以“如我是村民”“如我是企業辦事員”等身份,沉浸式換位體驗群眾日常,精準捕捉群眾“急難愁盼”。在“如我出行”行動中,該縣財政局駐水西村工作隊發現,新屋里橋及宰屋橋年久失修,橋面開裂、護欄松動,不僅影響4600多名村民日常出行,更讓連片耕地的機械化耕種成了難題。
民有所呼,必有所應。縣財政局迅速響應群眾訴求,啟動多部門協調機制,精準測算資金需求,全力推進橋梁重建。如今,新屋里橋和宰屋橋已順利通車,不僅解決了村民出行難題,更打通了農業提質增效的關鍵堵點。
自“如我+”行動開展以來,大余縣財政局聚焦資金申請、撥付、采購等重點環節,構建起“沉浸體驗—清單管理—閉環整改—效果可見”的全流程工作機制。通過換位體驗,該局累計梳理堵點71個,收集建議85條,立行立改問題21項。
在該縣人保公司開展換位體驗時,發現村級政策性農業保險申報存在流程繁瑣、耗時過長等問題,縣財政局迅速召集相關部門座談商討,村級申報流程進一步優化,把審核蓋章環節從4次減至2次,辦理時長由7天壓縮至4天。目前,該險種累計理賠675.8萬元,惠及農戶3600余戶。
“‘如我+’行動,就是把‘財政賬’算成‘民生賬’,站在群眾立場想問題、辦事情,讓財政資金真正用在刀刃上、暖在心坎里。”大余縣財政局局長王瑩表示,該局將持續深化“如我+”機制,完善“民呼即應、閉環落實”工作體系,推動財政服務更接地氣、更有溫度,為全縣高質量發展注入堅實財政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