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管天冷天熱,那個老沉老沉的液化氣罐,都得跟老伴兩人搭著勁兒,一層一層往五樓扛。你看現在,輕輕一擰閥門,火苗‘噗’地就躥起來,炒啥都香!”近日,家住大余縣北門河街社區金蓮山小區的居民戴書蘭,指著嶄新的燃氣管道高興地說。
戴書蘭家的廚房之變,是大余縣推進老舊小區燃氣管網改造的生動縮影。一條條銀灰管道入戶,一簇簇藍色火焰躍動,取代了沉重的氣罐,更點燃了尋常日子的幸福。截至目前,大余縣已免費為34個小區實施改造,惠及居民4479戶。
“三筆賬”解開民心結
“起初聽說小區要‘瓶改管’,心里也犯嘀咕,會不會收錢?施工會不會很麻煩?”同住金蓮山小區的居民廖春花坦言。
在老舊小區,居民們長期依賴瓶裝液化氣,“扛罐上樓喘半天”“炒菜到一半突然沒氣”是大家共同的煩心事。而部分群眾仍對天然氣的經濟性和安全性存在疑慮,成了改造工作的“第一道坎”。
民心結要靠真情解。大余縣組建由住建、社區、施工單位、燃氣公司人員組成的工作專班,帶著施工圖紙、計算器和安全手冊,挨家挨戶“敲門納諫”,用家常話給居民細算“三筆賬”。
“阿姨您看,您家平均每月用1罐液化氣,得122元,免費改造后用天然氣,每月頂多60元,一年能省744元,這是實打實的經濟賬。”北門河街社區干部黃愷掰著手指算賬,又點開手機里的安全案例:“瓶裝氣易泄漏且難察覺,天然氣配套24小時智能報警裝置和緊急切斷閥,泄漏自動報警并切斷,這是安全賬。以后再也不用扛罐、不用囤氣,隨開隨用,這是便利賬。”
針對部分居民廚房結構特殊、管線排布復雜等問題,專班推出“一戶一策”定制服務,調整櫥柜布局、加裝通風設施、預留檢修口……如今,34個改造小區宣傳覆蓋率達100%,金蓮山小區176號樓和3-2號樓、金大花園、章江苑等樓棟率先通氣,居民從原先的“要我改”轉變為“我要改”。
“微開挖”守護日常便利
“老舊小區樓棟密集,地下供水、供電、通信線纜縱橫交錯,像蜘蛛網,挖深了怕斷水斷電,挖淺了怕傷管漏氣?!贝笥嗫h老舊小區燃氣管網改造項目施工單位負責人解成毅道出了改造中的“硬骨頭”——既要保施工進度和安全,更要護居民便利。
為把影響降到最低,該縣住房城鄉建設局聯合施工單位,創新推行“三重保障法”。第一步“精準畫像”,制定《地下管線保護與應急搶修預案》,聯合供水、供電等單位開展“拉網式”勘探,用專業設備探明管線的走向、深度。第二步“精細施工”,采用“小挖機清表+人工精挖”組合模式,管線密集區人工挖掘,避免機械作業誤傷管線。第三步“全程盯防”,建立“工前會商、開挖旁站”機制,施工前召集各管線單位現場交底,施工中安排專人全程值守,發現隱患立即停工調整。
今年10月大余縣城章江苑小區施工時,挖掘時突然觸及一段銹蝕的老舊供水管。“硬挖肯定要斷水,整個小區幾十戶居民做飯洗漱都受影響?!苯獬梢慊貞洠诠┧炯夹g人員現場指導下,施工單位改用“手工剝離+懸空托舉”方式,不僅保住了供水管道,還比原計劃提前2天完工。目前,全縣已鋪設燃氣管道2.14萬米。
掛圖作戰加速“通氣夢”
“這既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必須讓群眾早用上、早受益!”該縣住房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文濤的話,道出了項目的重要性。為打破部門壁壘,大余縣建立“住建牽頭、社區協調、企業施工、管線單位配合”的聯動機制,把改造任務細化為“作戰圖”,明確改造范圍、施工節點、責任主體。
“以前各管一攤,現在定期開聯合調度會,管線勘探、施工許可、居民溝通等問題一次性解決?!贝笥嘀杏腿細夤矩撠熑岁愔鞠樯钣懈杏|。相關部門和社區提前發布施工公告,標注作業區域和通行路線,施工單位避開高峰期作業,燃氣公司在小區設立臨時服務點,就近辦理開戶等業務。
如今,漫步在改造后的各個小區,總能聽見居民的欣喜暢談:“通氣那天我特意燉了雞湯,火苗旺得很!”“再也不用跟兒子喊‘幫忙扛氣罐’了!”……
“灶臺雖小,裝著民生;火焰雖微,暖著民心。我們不僅要讓居民用上天然氣,更要用上‘安心氣’‘舒心氣’?!眲⑽臐硎荆诒WC質量的前提下,將加快改造進度,確保2026年底前完成約2萬戶居民改造任務,切實守護好萬家“煙火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