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濕地周邊社區共管與發展研討會在四川省西昌市舉辦,來自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國家林草局林草調查規劃院、四川省野生動物資源調查保護站、GEF項目示范省及保護區、當地社區等代表參加,共同探討濕地保護與社區可持續發展的實現路徑。
此次會議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全球環境基金東亞(GEF)—澳大利西亞遷飛路線中國候鳥保護網絡建設項目”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全球環境基金四川濕地保護項目”共同舉辦。會議分享了GEF項目社會環境保障評估成果及在中國的實踐應用建議,并就以生態旅游撬動自然保護地可持續發展、通過“其他有效的區域保護措施”(OECMs)構建全社會參與的生物多樣性治理機制等關鍵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在實踐層面,西昌邛海通過建立創新的五方社區保護協議機制,成功引導居民從濕地局外人轉變為濕地主人,并依托海菜花生態種植與自然研學等業態,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社會經濟雙贏。云南大山包保護區專注于黑頸鶴保護,通過建設食源地、強化巡護監測、培育社區保護隊等舉措,有效緩解了人鳥沖突,形成了保護與發展良性互動。
此次研討會深化了各方在社區共管領域的經驗交流與實踐共識。GEF項目將繼續提供資金與技術支撐,推動打造基于實地的、可復制的社區共管模式,探索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社區發展的協同路徑。(郝志明邴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