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政府辦公室:
2016年,縣民政局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在上級民政部門的指導下,全面貫徹落實了《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 2016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贛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贛州市2016年政務公開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大余縣2016年政務公開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積極推進了2016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現將我局一年來開展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扎實推進重點領域信息公開
(一)推進行政權力清單公開。主動公開了民政行政審批事項目錄及有關信息,及時、準確公開了行政審批受理、進展情況和結果等,實行“陽光審批”。將結婚登記、“救急難”2000元以下救助資金的審批權限下放至各鄉鎮。根據《大余縣人民政府關于精簡和調整一批行政權力項目等事項的決定》(余府發〔2016〕8號)保留了社會組織成立、變更、注銷登記及章程核準,養老機構設立許可;暫停了農村公益性墓地、殯儀服務站、骨灰堂建設審批。建立了縣民政局權力清單制度、責任清單,依法向社會公開政府工作部門行政職權及其法律依據、實施主體、運行流程、監督方式等信息。對于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均發布了服務指南,列明設定依據、申請條件、申請材料、基本流程、審批時限、收費依據及標準、審批決定證件、年檢要求、注意事項等內容。
(二)推進財政資金信息公開。做好縣民政局部門預決算和“三公”經費預決算公開,及時公開了經批準的預算、決算、預算執行情況及報表。及時完整公開了政府采購項目信息、采購文件、中標或成交結果、采購合同、投訴處罰結果等。
(三)推進重大建設項目信息公開。做好大余縣綜合福利院和鄉鎮敬老院建設、改造等項目基本信息和招投標公告發布、重大設計變更、施工管理、合同履約、質量安全檢查、資金管理、驗收等項目實施信息的公開工作。
(四)推進公共服務信息公開。推進了社會救助、婚姻登記、收養登記、殯儀服務等信息公開,及時在網上公開了2016年民政補助標準,對城鄉低保、城鄉醫療救助、撫恤補助、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等使用情況進行了網上公開。同時,縣民政局為全縣每個村(居)委會統一制作了社會救助公示欄,懸掛在人員集中、比較醒目、便于居民觀看的場所。要求各鄉鎮將公示情況照好相片上傳至縣民政局備案,做到有據可依、有據可查。在資金管理方面,縣財政局設立了社會救助基金專戶,做到專戶管理,專款專用。
(五)推進社會組織信息公開。截至2016年12月,我縣社會組織數量已達166個,其中社會團體42個,民辦非企業單位124個。縣民政局明確了部門的職責分工,完善了登記管理機關、業務主管單位相結合的社會組織監管機制。對社會團體和民辦非企業成立、變更、注銷登記及章程核準的行政審批事項進行了網上公開,對批準成立的社會組織及時進行了電話通知。依法對全縣所有社會團體和民辦非企業開展了年度檢查,年檢結果現場進行了答復。根據全國統一部署,對縣屬社會組織開展了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賦碼換證和年度檢查工作。
二、不斷增強信息公開實效
(一)強化主動公開工作。對單位政府信息進行了全面梳理,進一步拓展了主動公開范圍,細化公開目錄,進行了動態更新。對制作形成或在履行職責中獲取的政府信息,嚴格落實了公開屬性源頭認定機制,依法依規明確了公開屬性。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權利和義務的規范性文件,按照《條例》規定及時、準確、全面進行了公開。1-12月,我局以網站形式主動公開政府信息557條。
(二)加大政策解讀回應力度。對涉及面廣、社會關注度高或專業性較強的重要政策性信息,制定了解讀方案,運用了數字化、圖表、圖解等方式予以展現,通俗易懂地解讀政策。對涉及本單位的重大突發事件,依法按程序第一時間通過政府網站、《手機報》發布信息等方式予以回應,并根據工作進展持續發布動態信息。對網上輿情轉辦件,及時按政策進行答復處理,安排專人對政府網絡問政平臺的群眾來信來訪件進行了處理。
(三)認真做好依申請公開工作。建立健全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接收、登記、辦理、審核、答復、歸檔等環節的制度規范。進一步拓展了依申請公開受理渠道,可通過網上或現場進行受理。嚴格按照了法定時限履行答復程序,推行申請答復標準化文本,依法依規做好答復工作。對于經審定可讓社會廣泛知曉的政府信息,在答復申請人的同時,通過主動公開渠道予以公開,以減少對同一政府信息的重復申請。我局對申請人申請相關政府信息均是免費提供。今年,縣民政局尚未收到辦理政府信息公開的申請信息,未發生因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情況。
三、進一步夯實制度和基礎建設
(一)強化組織領導和機構隊伍建設。我局將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納入了重要議事日程,與民政業務工作緊密結合,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推進。加強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領導,成立了局信息公開工作領導小組,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局機關各股室負責人為小組成員,下設辦公室,負責公開信息平臺的建設,公開項目信息的提供,公開信息形式的選擇等。建立了《大余縣民政局2016年政務公開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各局屬單位、各股室的工作職責、工作任務和工作要求。加大了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宣傳力度,結合普法教育宣傳好《條例》。年內局組織開展了有關政府信息公開的培訓學習會,切實提高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領導小組成員的政府信息公開能力。
(二)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完善了信息發布審核流程,促進我局信息公開工作的規范運行,安排了專人進行發布、分管領導進行審查。對相關信息定時瀏覽,對需要回復的意見、建議按照流程及時上報并認真回復。年內對本行政機關的公開指南進行了復查,內容缺失或更新不及時的,及時進行了完善。建立了《大余縣民政局政府信息公開保密管理制度》,對擬公開的政府信息,依法依規做好保密審查。
(三)加強平臺和渠道建設。一是加強與電視臺、雜志社、報社、手機報等新聞媒體的溝通與合作開展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二是通過政府門戶網站主動公開了各類宜于公開的政府信息。三是確定辦公室為政府信息公開的申請受理與查閱場所,通過設立政務公開欄、信息公告欄等設施,進一步豐富完善我局政府信息公開渠道,以利于人民群眾及時完整地獲取屬于正常公開范圍的各類政府信息。
四、政府信息公開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情況
近年來,我局在上級部門的指導下,在政府信息公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政府信息公開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政府公開信息的信息量不大。二是政府信息公開是一項系統工程,專門人員未經過一定的培訓,專業化知識了解較少。下一步我們將努力改進提高,一是梳理信息公開項目。按照《規定》要求,對已公開的信息進行了重新核查,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對應公開但尚未公開的信息嚴格按《規定》要求的程序進行公開。二是健全政府信息公開機制,進一步規范信息的報送、審核、發布程序,建立信息反饋機制,及時更新,并采取多種形式予以公布,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權。三是進一步加強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考核與管理,做到信息采集量大,公布時效快。四是強化宣傳力度,加大對信息公開的宣傳力度,能公開的信息全部公開,全面實現資源共享,達到更好地為公眾提供政府信息的目的。
附件:大余縣民政局2016年政府信息公開情況統計表
大余縣民政局
2016年12月31日
附件:
政府信息公開情況統計表
(2016年度)
填報單位(蓋章):大余縣民政局
|
統 計 指 標 |
單 位 |
統計數 |
|
一、主動公開情況 |
||
|
(一)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數 (不同渠道和方式公開相同信息計1條) |
條 |
563 |
|
其中:主動公開規范性文件數 |
條 |
3 |
|
制發規范性文件總數 |
件 |
3 |
|
(二)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公開政府信息的情況 |
|
|
|
1.政府公報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0 |
|
2.政府網站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557 |
|
3.政務微博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2 |
|
4.政務微信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4 |
|
5.其他方式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0 |
|
二、回應解讀情況 |
||
|
(一)回應公眾關注熱點或重大輿情數 (不同方式回應同一熱點或輿情計1次) |
次 |
1 |
|
(二)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回應解讀的情況 |
|
|
|
1.參加或舉辦新聞發布會總次數 |
次 |
0 |
|
其中: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新聞發布會次數 |
次 |
|
|
2.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次數 |
次 |
0 |
|
其中: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次數 |
次 |
|
|
3.政策解讀稿件發布數 |
篇 |
0 |
|
4.微博微信回應事件數 |
次 |
0 |
|
5.其他方式回應事件數 |
次 |
0 |
|
三、依申請公開情況 |
||
|
(一)收到申請數 |
件 |
0 |
|
1.當面申請數 |
件 |
|
|
2.傳真申請數 |
件 |
|
|
3.網絡申請數 |
件 |
|
|
4.信函申請數 |
件 |
|
|
(二)申請辦結數 |
件 |
0 |
|
1.按時辦結數 |
件 |
|
|
2.延期辦結數 |
件 |
|
|
(三)申請答復數 |
件 |
0 |
|
1.屬于已主動公開范圍數 |
件 |
|
|
2.同意公開答復數 |
件 |
|
|
3.同意部分公開答復數 |
件 |
|
|
4.不同意公開答復數 |
件 |
|
|
其中:涉及國家秘密 |
件 |
|
|
涉及商業秘密 |
件 |
|
|
涉及個人隱私 |
件 |
|
|
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 |
件 |
|
|
不是《條例》所指政府信息 |
件 |
|
|
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
件 |
|
|
5.不屬于本行政機關公開數 |
件 |
|
|
6.申請信息不存在數 |
件 |
|
|
7.告知作出更改補充數 |
件 |
|
|
8.告知通過其他途徑辦理數 |
件 |
|
|
四、行政復議數量 |
件 |
0 |
|
(一)維持具體行政行為數 |
件 |
|
|
(二)被依法糾錯數 |
件 |
|
|
(三)其他情形數 |
件 |
|
|
五、行政訴訟數量 |
件 |
0 |
|
(一)維持具體行政行為或者駁回原告訴訟請求數 |
件 |
|
|
(二)被依法糾錯數 |
件 |
|
|
(三)其他情形數 |
件 |
|
|
六、舉報投訴數量 |
件 |
0 |
|
七、依申請公開信息收取的費用 |
萬元 |
0 |
|
八、機構建設和保障經費情況 |
||
|
(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專門機構數 |
個 |
1 |
|
(二)設置政府信息公開查閱點數 |
個 |
|
|
(三)從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人員數 |
人 |
1 |
|
1.專職人員數(不包括政府公報及政府網站工作人員數) |
人 |
|
|
2.兼職人員數 |
人 |
1 |
|
(四)政府信息公開專項經費(不包括用于政府公報編輯管理及政府網站建設維護等方面的經費) |
萬元 |
0.2 |
|
九、政府信息公開會議和培訓情況 |
||
|
(一)召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會議或專題會議數 |
次 |
0 |
|
(二)舉辦各類培訓班數 |
次 |
0 |
|
(三)接受培訓人員數 |
人次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