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決策執行的基本情況
為加強公墓管理,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規范、引導公民喪葬活動,根據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和《江西省公墓管理辦法》及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結合我縣實際,制定印發了《大余縣公墓建設和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至今已實施一年有余,效果良好,基本情況如下:
1、《辦法》實施以來,范圍涉及全縣1個經營性公墓和48個公益性公墓,覆蓋比例達90.91%。
2、村級公墓覆蓋率顯著提升。基本實現以鄉鎮為單位集中建設及多個行政村聯建的管理網絡,有效遏制了散埋亂葬現象的蔓延。
二、決策的實施成效
1、公益屬性更加突出。縣內公益性公墓只能在政府規定的上限價內收取維護管理費,不得收取墓位成本費、使用費等其他費用。經營性公墓停止新建墓穴和高價墓穴售賣,有力遏制了墓地價格虛高的現象。
2、強化了公墓安全管理措施。大余縣各公益性公墓均配齊了公墓管理員,并按規定開展日常巡查,由專人負責安葬服務、綠化保潔及排水、防火、防盜、依法建立業務檔案、確保信息安全等工作。
3、強化了綠色文明祭掃。清明、冬至期間,縣民政局免費發放鮮花,積極推廣鮮花祭掃,大力推動綠色文明的祭掃方式。聯合相關部門在祭掃高峰期加大安全隱患排查,提供高效便捷、優質溫馨的祭掃服務。
4、生態安葬試點進一步推行。為規范節地生態安葬工作,完善節地生態安葬獎補政策,縣民政、財政聯合制定出臺了《大余縣節地生態安葬獎補實施辦法》,進一步推進節地生態安葬工作,節約土地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深化殯葬改革,倡導移風易俗,促進社會文明進步。
5、完善公墓監督檢查制度。按要求對公墓組織開展了年度檢查,墓穴面積超標、墓碑過高過大等問題得到根本性扭轉,園林化、生態化的公墓形態正在取代傳統墓地形象。
6、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其中,相關鄉鎮相繼完善了優化調整公墓維護管理費標準的相關文件制度4個,進一步強化了公益性公墓規范管理。
三、社會公眾和項目實施主體的評價意見
《辦法》實施以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社會群眾和公墓管理人員的高度認可。一方面公墓建設與管理更加精細、工作流程更規范,辦事流程更加簡便,群眾辦事更加舒心。另一方面相關工作人員任務也更加明確,公墓環境更加整潔,群眾祭掃更加安心、群眾消費更加放心。
四、執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建議
1、部分鄉鎮和村級干部對《辦法》條文理解不深、不透,導致執行標準不一。例如,對于“行政村聯建”的具體范圍界定,不同鄉鎮存在不同理解。建議各鄉鎮組織集體學習,深刻理解條文含義,召開研討會就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確立解決方案。
2、部門協同不暢的問題依然存在,建議各部門間建立長期有效穩定的合作機制,明晰各自責任,持續優化事項辦理流程。
3、部分公益性公墓建設維護管理方面行動緩慢。主要是墓區環境維護管理不到位。建議將維護任務責任到人,公示工作范圍和職責,同時加強對公墓管理人員的監督。
五、評估結果
經過一年的實踐檢驗,《辦法》在規范公墓建設、確立管理框架、彰顯公益屬性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功。《辦法》的出臺與實施,為我縣公墓健康發展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制度保障,為未來的持續優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來源:中國民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