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在偏遠的學校也能享受優質的教育!”這是企業高管李女士對贛州經開區黃金實驗小學鳳凰路校區的評價。她因工作原因把孩子從外省轉入該校,嶄新的學習環境、優秀的師資力量讓她感到很踏實。這是我市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我市堅持規劃布局引領,持續優化資源配置,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校際差距,不斷促進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
我市統一部署,推進城鄉中小學布局優化調整,所有縣(市、區)均制定了縣域《優化中小學校布局規劃工作方案》,各地正按方案科學合理調整中小學教學網點,優化配置教育資源;嚴格執行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政策,結合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適齡幼兒入園、義務教育招生、公辦民辦學校招生等政策要求,制定相應招生政策,規范招生行為,均衡區域內學校招生。
我市根據城鎮化進程及生源變化情況,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程、校舍安全保障、教育強國推進工程等項目,改善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條件;推進教育集團化與城鄉義務教育共同體建設,積極引進優質教育資源,促進學校內涵發展;推進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城鎮學校與鄉村學校結對幫扶共建,建立“優質學校+鄉村學校”的城鄉教育共同體,實現管理互動、師資交流、資源共享、活動同步。
我市著力優化農村義務教育資源配置。目前,全市共優化100人以下小規模學校941所,優化率65.5%,規劃確定接收學校點位和硬件改善項目后,市教育局會同市財政局推動各縣(市、區)適度投入,兼顧當前需求和未來學位變動趨勢,已投入資金2億元,改擴建學校148所,新增學位15161個、床位2937個,改善接收學校辦學條件。(記者張惠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