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提振消費部署要求,做旺中秋、國慶雙節商貿消費市場,激活市民消費意愿,濃厚節慶消費氛圍,雙節期間,全市組織開展2025“惠聚贛州·金秋有約”及首展首秀促消費活動、抖音音樂節、田園藝術節、“客鄉煙火·余味無窮”集市等各類主題突出、內容豐富、各具特色、精彩紛呈的促消費活動86場,市縣發放消費券1730萬元,全面激活居民消費潛力,推動形成假期消費熱潮。10月1日至10月8日,全市主要商場超市累計實現營業額16884.66萬元,同比增長42.12%。
NO.01
好戲連臺,促消費活動花樣多
圖片
安遠縣舉辦“環鄱騎行東江源?雙節嗨購西街壩”消費嘉年華等促消費活動,發放消費券110萬元,以“體育引流、美食聚氣、商貿惠民”為核心,將自行車賽事的動感、客家美食的煙火氣、特色街區的時尚感深度融合,構建了“可觀、可嘗、可購、可玩”的消費場景。于都縣圍繞消費品以舊換新、汽車、電動自行車等領域舉辦新長征汽車城首屆車展等系列促消費活動,共發放消費券110萬元,帶動全縣相關行業消費超1.1億元,同比增長9.7%,營造良好消費氛圍。龍南市博美悅城以11場特色活動實現“文化賦能消費”,創意書畫展、國風漢服走秀等活動吸引大量客流,商場單日最高客流達1.2萬人次,帶動消費規模突破600萬元,營業額同比增長35%。
NO.02
新業態模式,帶來多元新體驗
圖片
開展2025“惠聚贛州·金秋有約”及首展首秀促消費活動,聚焦“新、潮、趣”,推出林俊杰“小奇跡”咖啡快閃、贛州首進5家街區品牌、巨物藝術戲劇IP快閃、瘋狂動物城快閃店等首展首秀項目,并配套推出了一系列精彩紛呈的促消費活動。贛州蓉江新區以“惠購蓉江 趣玩金秋”為主題開展農產品網絡直播、田園藝術節、金秋葵花展、抖音音樂節等系列促消費活動,構建聯動消費矩陣,點燃節日消費新熱潮。依托抖音藝人的線上號召力,及60個美食、20個游戲、20個文創的豐富業態,新旅中書商業綜合體引爆全城熱度,累計接待游客18萬余人次,帶動消費達90萬元。
NO.03
商旅文體融合,節慶消費持續升溫
圖片
深挖“贛超”撬動效應,推動賽事與消費、文旅深度融合,發放420萬元商貿消費券,組織商超第二現場觀賽活動,聯動中心城區及縣域商圈打造“贛超之夜”,餐飲、住宿優惠覆蓋全場,形成全城聯動效應。第一輪淘汰賽和半決賽觀賽人數累計超20萬人,并同步開展“巨億有戲·國風盛啟”、“國潮澎湃·奇遇禮遇”等主題促消費活動,進一步豐富賽事供給,激發消費活力,帶動消費3000余萬元,真正實現“賽后留人”和“賽后留客”,將賽事熱度轉化為持續的消費活力。大余縣以“以賽聚客、以展促消、以券惠民”為抓手,搶抓第二屆越野e族江西大余英雄會、大余第六屆森勇毅徑半程馬拉松賽帶來的流量機遇,同步開展雙節促消費活動,將本地美食文化、特產展和消費券深度融合,打造沉浸式消費場景。
圖片
NO.04
“熱辣滾燙”,餐飲消費火力全開
圖片
“贛超”贛州隊對陣九江隊的比賽吸引不少球迷走出家門,在為賽事加油的同時,也帶動餐飲消費增長。贛超比賽期間我市共舉辦餐飲促消費活動300余場次、2000余商家參與、營業額同比增長39%。作為章貢區新晉的“網紅打卡地”,陽明路標準鐘夜市街以“贛南味道+網紅潮食”為特色,國慶期間幾十個美食攤位沿騎樓依次排開,引得絡繹不絕的食客駐足品嘗,“夜經濟”在舌尖的滿足中綻放出別樣光彩。于都縣聚焦本地特色美食,開展2025數商興農慶豐收農特產品展銷暨金秋美食節活動,組織46家商戶參展,帶動消費80.2萬元。
NO.05
線上線下,多維度融合精彩不斷
圖片
國慶期間,南康區龍嶺鎮舉辦“慶國慶·迎中秋”興企助農消費節活動,集環保體驗、電商直播、農產品展銷親子娛樂與文藝演出于一體,打造了一場全民參與、全齡共享的假日嘉年華,吸引線上線下超10萬人次參與,帶動銷售額突破500萬元。贛州蓉江新區舉辦“慶豐收 感黨恩 美生活”2025年農民豐收節暨農產品網絡直播活動,包含農事競賽、美食展銷、直播帶貨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通過線上平臺大力推介本地雞、鴨、瓜果、蔬菜等優質農產品,現場人數7000余人次,觀看人次突破70萬,線上銷售額達160萬元,有效拓展了當地農特產品銷售渠道。
NO.06
守住底線,確保商貿領域安全平穩
節前,市商務安全委員會全體會議暨商貿領域安全生產工作推進會召開,部署商貿領域安全生產工作。印發了《關于切實加強中秋國慶假期和第四季度商貿領域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同時由市商務局領導帶隊,組織4個督導檢查組,采取“四不兩直”方式,深入12個縣(市、區)開展國慶中秋期間安全生產督導檢查,共檢查112家生產經營單位,發現問題隱患47處,已全部整改到位。
下一步,市商務局將繼續圍繞汽車、零售、餐飲、線上消費等板塊,組織舉辦好臍橙博覽會、服博會等系列促消費活動,持續做旺人氣、做熱市場。積極開展贛南客家菜及名優特產品“進京”活動,宣傳推廣贛南產品、贛南制造;組織限上商貿入規企業參與全市及各縣(市、區)商貿消費券發放活動,進一步刺激市民消費意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