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記者從相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贛江、東江、北江的“三江源頭”,我市近年來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科學謀劃、系統治理、文化為核,全面推進幸福河湖建設。2022年以來,已累計投入資金超100億元,打造完成21條(段)各具特色的幸福河湖,“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水和諧”的幸福河湖格局基本形成,贛州綠色生態名片愈發鮮亮。
我市堅持全面推進與特色實踐相結合,以高位統籌、特色實踐推動幸福河湖建設開好局、起好步。市級總河湖長簽發1號總河湖長令,全面啟動幸福河湖建設,全市20個縣(市、區)迅速跟進,由縣級總河湖長部署調度,縣級河長一線推進,完成幸福河湖建設實施方案編制,形成上下聯動、部門協同的工作格局。在特色河湖建設上,于都縣小溪作為全市首個入選全國幸福河湖建設的試點項目,已成為人水和諧、惠及民生的生動樣板;尋烏縣在成功實施馬蹄河項目的基礎上,正全力推進全國第四批試點——龍圖河幸福河湖建設試點項目,為東江源頭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探索新路徑;安遠縣挖掘贛南采茶戲(國家級非遺)、楹聯文化、紅色文化等資源,打造濂江幸福河湖。
面對全市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的千余條河流,我市堅持系統治理,打出“治、護、保”組合拳,以專業力量為幸福河湖建設提供支撐。通過每年組織開展“清河行動”,推進工業污染和生活污水專項整治,推動江西、廣東兩省簽訂東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協議,深化“河湖長+警長+檢察長”協作機制,積極探索“河湖長制+水文”新模式等一系列有力舉措,不斷筑牢流域生態屏障,擦亮水生態環境“金字招牌”。
在推進系統治理的同時,我市深挖水文化內涵,推動水生態與人文、民生、文旅深度融合。崇義上堡梯田成功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福壽溝被列入首批國家水利遺產建議名單,瑞金紅井、東華陂獲評水利部“人民治水,百年功績”治水工程,入選第五批國家水情教育基地,厚重的治水歷史與時代價值交相輝映;創新打造“公園+宣傳+互動+休閑+景觀”模式的河長制主題公園87個,覆蓋贛州20個縣(市、區);通過串聯水利工程、自然河湖與地域文化,上猶陽明湖、全南雅溪等一批文旅項目應運而生,有效推動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價值轉化。
據悉,以2025年這一“十四五”規劃收官年和幸福河湖建設攻堅年為契機,贛州下一步將重點強化規劃引領,加快編制《贛州市幸福河湖建設規劃》,進一步擴大覆蓋面和受益面;同時深化制度創新,完善河湖健康評價體系,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并持續凝聚社會共治合力,奮力書寫贛州河湖治理與管護的新篇章。?(記者陳緣緣)
[責任編輯:高忠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