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去秋來,“蘇超”元年在奔跑與吶喊中步入尾聲。賽季總有告別,歡呼與不舍交織。有人高舉雙臂歡呼勝利,也有人靜靜凝望賽場,將拼搏和回憶珍藏。
正如《獲獎之作》歌中所唱:“這一場用全力投身的演出,精彩或平淡都朝各位鞠躬。”燈光終將暗去,獎杯自有歸屬,但那些全情投入的每一個瞬間,都值得為之“頒獎”。
這份獎,先給球員。17歲的寇程78秒閃電破門,同齡門將嚴子航飛身撲救驚艷全網(wǎng),39歲的村支書戴虎打入本屆賽事的第100粒進球,前國腳黃紫昌重返故鄉(xiāng)深情再戰(zhàn)……他們是學(xué)生、上班族、基層工作者,白天為生活奔忙,夜晚換上球衣,在綠茵場上找回曾經(jīng)熱血的自己。冠軍的榮耀是賽事的“高光”,而每個普通人的堅持,更是這片賽場最堅實的“基石”。
這份獎,也給熱愛足球的你我。“替補席空了,觀眾席炸了”,從看臺到直播間,從街巷到網(wǎng)絡(luò),有人下班直奔球場,有人在評論區(qū)奮力刷屏,有人漂洋過海為家鄉(xiāng)助威……本屆“蘇超”常規(guī)賽以共計211.89萬、場均2.7萬人的上座率見證“震撼”,南京隊與連云港隊的淘汰賽更創(chuàng)下現(xiàn)場觀賽紀錄。一百多個日夜里,熱情的觀眾、盡職的安保、敬業(yè)的志愿者……他們從未上場,但也從未缺席。失利后的掌聲、跨城遠征的歌聲、為逝者保留的空座……這些真誠與溫度,讓“散裝江蘇”凝聚為同一種情感底色。
這份獎,更要獻給城市的煙火日常。廣場的“第二現(xiàn)場”、小店送出的幾百份炒飯、街頭的趣味橫幅……觀眾與球員共情、賽事與城市共鳴,體育正從賽場延伸到生活,從激情延展到文化。據(jù)報道,截至10月7日,“蘇超”淘汰賽帶動南京、徐州、南通3個主場城市比賽日A級景區(qū)接待游客249.62萬人次,同比增長11.45%。這屆以“全民參與”激活健身熱潮、以“城市榮譽”鑄就興城之路的賽事,不僅是一場球迷的狂歡,更成為一扇觀察城市發(fā)展的窗口。
近年來,從“村BA”“村超”,再到“蘇超”“贛超”“浙BA”……根植于群眾的賽事正蓬勃生長。它們形態(tài)各異,卻精神相通——讓體育回歸純粹,讓熱愛擁有舞臺。
勝負總有時,熱愛無終場。愿為夢想奔跑過的人,都能在熱愛與生活之間,成就屬于自己的“獲獎之作”。
(作者是“學(xué)習(xí)強國”學(xué)習(xí)平臺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