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科技創新可通過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做大共同富裕的“蛋糕”,同時憑借科技所帶來的創新、協同、技術擴散等效應,助力縮小“三大差距”。近年來,浙江緊扣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這一核心任務,加快建設創新浙江,科技創新對共同富裕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接下來,如何更好以科技創新支撐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取得明顯實質性進展,是全省上下亟須回答的一個現實命題。從全局看,關鍵是把“科技創富”與“科技共富”有機結合,著力抓好“重創新、強產業、促協調、謀共享”等工作。
以深化改革推動科技創新,厚植共同富裕的內生動力
高質量發展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前提基礎和必然路徑,而推動高質量發展要靠科技創新培育新動能。當前,加快建設創新浙江、持續激發共同富裕的內生動力,需要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提高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重點要做好“4個聚焦”。
聚焦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系統布局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全力推進“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著力健全省實驗室、省技術創新中心等重大平臺動態調整機制,加大對之江實驗室、白馬湖實驗室等的支持力度,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集聚優勢領域力量創建全國重點實驗室,為科技創新提供強大的平臺支撐。聚焦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錨定打造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三大科創高地,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強化科技項目組織實施,健全“四題一評”協同攻關機制,加快在芯片、集成電路、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深海科技、低空經濟等領域形成一批標志性成果。聚焦深化技術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在打造樞紐型技術交易市場方面持續用力,積極建設高標準技術交易市場、提升技術要素市場專業化服務效能,建立健全職務科技成果賦權、轉化和考核等機制,提高科技人才群體收入水平。聚焦推動教科人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深化人才“企業認定、政府認賬”模式,完善高層次人才“校(院)企雙聘”“產業教授”等雙聘、雙崗及聯引、聯用機制,破除人才流動壁壘。
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夯實共同富裕的經濟基礎
產業是“科技創富”的重要依托。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催生新產業、推動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助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把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夯實共同富裕物質根基的關鍵路徑。重點要做好“4個著力”。
著力推動不同所有制企業、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任務型、體系化的創新聯合體,鼓勵創新聯合體建立價值共創、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協同創新機制,解決產業發展共性問題,為共同富裕“聚力”。著力推進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圍繞“315”科技創新體系這一事關我省長遠發展、產業自主可控的關鍵領域,加快布局建設概念驗證中心;聚焦“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第三方服務機構、高校院所、地方政府等主體獨立或聯合建設中試平臺。著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以國家傳統制造業改造升級示范區建設為契機,實施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工程,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梯次發展體系,提能杭州信息技術服務、杭州生物醫藥、寧波新型功能材料等3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積極做好爭取新增工作;圍繞人形機器人、量子信息、類腦智能、合成生物、低空經濟、空天信息等領域,布局建設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著力培育壯大人工智能核心產業,深入實施國家和省人工智能重點研發計劃(專項),構建以“人工智能硬件+人工智能軟件+智能終端”為核心的人工智能全產業鏈,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垂直應用和推進人工智能賦能產業轉型升級。
以協同創新促進協調發展,提升共同富裕的平衡性
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通過協同創新促使創新要素自由流動和跨區域深度合作,以技術擴散和轉移加速科技創新的輻射帶動效應,對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起到顯著促進作用。重點要做好兩方面工作。
在區域協調發展方面,加快完善科技賦能山區縣發展新機制,深入實施山區科技專項行動,積極推進“科創飛地+產業飛地”建設,深化以科技成果“轉移支付”引導技術、人才、信息等要素向山區縣有效轉移,進而加快縮小“科技鴻溝”。深化山海科技創新合作,支持以橫向聯合、技術轉移、人才培訓、資金融通等形式推動科技成果向被幫扶地轉移轉化,增強省域范圍內科技創新的可及性、創新成果的均衡性。
在城鄉融合發展方面,以全國首個“智慧農業引領區”為契機,深化農業“雙強”行動,健全湘湖實驗室等重大平臺科研成果轉化應用機制,完善新型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智能裝備、丘陵山區小型機械等先進適用農機創新應用,大幅提升農業勞動生產率。促進創新要素城鄉自由流動,健全市場化社會化科技特派員制度,加速先進技術向鄉村的擴散應用和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
以包容創新促進共享發展,增強共同富裕的普惠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讓人民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不僅僅是一個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真實可感的事實。就科技創新而言,就是要讓科技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重點要做好“4個強化”。
強化“以人民為中心”的科技創新價值取向,適度拓展浙江科技計劃(基金、專項)中的民生主題,圍繞生命健康、交通出行、養老服務、生態環境、公共安全等人民群眾急難愁盼,提升技術開發和推廣示范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增強科技惠民的能力和水平。強化以創新帶動就業,鼓勵龍頭企業在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支持龍頭企業扶持各類主體創業,并提供多樣化的創新技能、職業技能培訓。強化綠色低碳科技創新支撐,開展低碳零碳負碳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推廣,加大綠色低碳前沿技術的城鄉一體化推廣應用。強化數字賦能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以建設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引領性開源開放公共平臺為抓手,加強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數字技術在學習教育、衛生健康、文化傳播等社會事業領域的推廣應用,不斷提升優質教育、醫療、文化等社會資源的普惠性、便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