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新城鎮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團結一致帶領干部群眾有效應對困難挑戰,以昂揚向上的精神把新城鎮經濟社會事業不斷向前推進。
一、2022年工作回顧
(一)黨的建設實現量質“雙提升”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作示范”的擔當、“勇爭先”的氣魄,扎實推進黨建質量過硬行動,不斷夯實黨建基礎。2022年1-11月,全鎮23個村集體經濟收入達785.11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達557.74萬元。常態化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微心愿·千元工程”活動,全鎮33個黨組織認領“微心愿”268個,已有218個“微心愿”被點亮,解決了一大批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進一步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絕對領導權,推動黨的基層陣地資源整合、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全覆蓋,新建合江村黨群服務中心,升級改造橋西村黨群服務中心,打造龍王廟村、店孜里村、水南村等一批星級文明實踐站,讓基層服務更加便民。加強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切實做好人大監督工作,全年接待選民28人次,辦結事項28項,滿意率100%。扎實推進政治協商工作,在全縣范圍內率先建成協商議事陣地,通過協商議事解決道路硬化、抽水房建設、農田抗旱等惠民實事6件,其中新城中學周邊路網惠及3個學校約5000名學生、教師和職工,解決了約1.5萬余人安全出行問題,獲得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評。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糧食生產、環境整治、疫情防控、鄉村振興等工作。
(二)鄉村振興效果顯著
鄉村振興基礎不斷夯實,建立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全年納入動態監測對象89戶372人,2451戶次自主發展種養產業,累計補助265.33萬元,發放教育補助119.98萬元,發放低保金545.58萬元,落實3戶低收入人群危房改造資金共計6.6萬元,今年以來已消除致貧主因54戶196人。爭取銜接資金項目28個1099.17萬元,其中27各項目已完成,1個正在實施。深入推進農業產業現代化發展,持續推進3000畝康萬家稻蝦養殖基地等現代化農業產業基地建設,小龍蝦交易市場項目有序進行。全面落實糧食播種面積5.01萬畝,其中早稻面積2萬畝、中稻1.71萬畝、晚稻1.3萬畝。抓實耕地流出問題整改工作,累計整改耕地面積916.21畝。持續開展村莊環境提升實現“十個無”工作,累計拆除“空心房”、“破敗附屬房”、“破敗低矮房”、“違章搭掛”等92827平方米,拆除“殘垣斷壁”12313米。有序推進水西、灌湖、魚仙等鄉村振興示范點建設。全面完成戶廁摸排、系統錄入工作。自建房安全專項整治暨“百日攻堅”行動深入開展,完成全鎮范圍內1260棟經營性自建房排查工作,排查非經營性自建房 9770棟,實施危房改造3戶,整治老人住老房130余棟。
(三)改革惠民取得突破性進展
積極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全鎮認定宅基地資格權5408戶,其中已行使資格權3946戶;自愿有償退出2654.73平方米,無償退出13418平方米,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23055平方米。加強建房風貌管控,規范建房行為,審批宅基地172宗。強力推進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十縣百鄉”建設,基層政務公開更透明,群眾辦事更便捷。全力推動承接104項縣級經濟社會事務管理權限,94項省級經濟事務管理權限,搭建網上政務服務平臺,辦理各類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11906件。健全優化村(社區)“12345”熱線便民服務站建設,提升幫辦代辦能力水平。深入推進“雙一號”工程,堅持“項目為王”開展全民招商行動,引進外匯投資500萬美元、總投資8.2億元,年處理8000噸鎢錫礦項目。大力推進優化營商環境一號工程,幫助企業注冊“惠企通”、申領電子印章650家,幫助60家企業完成融資信用平臺注冊,發布園區招工信息287條,幫助企業招工132人。持續開展中央省市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回頭看”,完成7件中央、省環保督察信訪整改銷號,6家養殖場采取一案一策的方式均已整改到位,對6家青磚廠進行停業并下達限期拆除通知,常態化開展秸稈禁燒巡查。
(四)社會大局更加和諧穩定
以黨的二十大安保維穩為重點,開展夜間巡護行動,黨的二十大期間,出動400余人次對賓館、夜宵店(攤)、飯店、娛樂場所及主要干道進行督查巡護,確保黨的二十大期間社會穩定和諧。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切實預防“民轉刑”案件發生。1-10月,全鎮共排查矛盾糾紛345起,成功調處314起。深入開展“心橋”行動,1-10月,全鎮共受理上級轉辦件71件,有效化解64件,正在辦理中7件,化解成功率達90.1%。全力以赴化解重點信訪案件,集中治理重復訪、信訪積案4件,已化解3件。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工作,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和養老詐騙等違法行為,及時勸解被騙案件1起,挽回損失10余萬元,勸返、銷號滯留緬北人員2名,有效保護了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大力開展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及人民調解員培訓,培養農村“法律明白人”骨干254人。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持續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扎實做好防汛抗旱、防溺水、森林防滅火等工作,全鎮社會保持總體和諧穩定。
(五)民生品質明顯提升
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全鎮共排查省外返余人員12196人,督促重點場所申領贛通碼場所碼98個,累計接種疫苗19053劑次,階段性新冠疫苗加強針接種工作順利完成。全鎮區域核酸采樣演練成效明顯,截止10月已開展26輪全員核酸,共檢測人群95.52萬人次,新城高速路口便民核酸采樣點累計完成核酸采樣7.5萬余人次,堅決守住了進入大余的東大門。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突破,完成老街危舊房拆除3棟300平方米,恒豐街、小康大道瀝青路面鋪設完畢,籌集資金550萬元的新城中學周邊路網建成通車。深入開展農村道路隱患排查整治,排查整改隱患247處,進一步保障了群眾生命安全。
二、存在的問題
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主要是:一是村集體經濟發展仍然存在較多制約因素;二是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民生保障、社會治理等方面仍有不少短板;三是少數黨員干部還存在著思想僵化、擔當意識不強、進取精神不足、作風不實、推動落實不力。
三、2023年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抓實抓牢黨的建設。打鐵必須自身硬。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不松勁,全面提升黨的建設質量。加強政治建設。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捍衛“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堅持黨委領導,維護黨委權威,不折不扣落實上級工作部署。加強作風建設。持之以恒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健全改進作風長效機制,大力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風頑疾,精準施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著力解決群眾身邊的腐敗。加強黨性黨風黨紀教育,構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為新城社會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二)抓實抓牢鄉村振興發展。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加強“三類”人員監測,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堅決防止規模性返貧。強化“三業”后續扶持,支持和鼓勵脫貧勞動力創業,促進脫貧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持續增收。統籌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持續抓好推進水西、灌湖、魚仙等鄉村振興示范點建設。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鐵心硬手抓好流出耕地整改。壓緊壓實糧食生產主體責任,嚴格按照劃分的糧食種植產區,落實糧食生產保種增量。持續做好農田水利工程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穩慎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加快小龍蝦交易市場基地建設,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高效發展。
(三)抓實抓牢“兩項”改革。一是穩慎推進宅改試點工作。聚焦“治亂象、保權益、嚴監管、強服務、促振興”的工作目標,以“一會兩圖三抓手”為綱,深入探索,穩慎推進宅改試點工作。持續強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多個規劃融合的“多規合一”村莊規劃。持續做好建房風貌管控,規范建房行為;多渠道多方式探索宅基地退出方式,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二是深入推進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一號改革工程”。繼續招大引強,持續做好服務企業、服務園區工作。做好下放權限的承接培訓工作,促進全鎮發展所需要的縣級管理權限承接到位、運行順暢并發揮提高政府效能、降低運行成本、方便群眾辦事。積極推進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符合實際、高效迅捷的綜合執法機制,加速推動政府行政職能向服務型轉變。
(四)抓實抓牢美麗鄉村建設。持續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強化鄉村全面振興“十個無”攻堅成果長效管護。深入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持續整治農村超高超大房、占用耕地建房、未批先建、“赤膊房”等問題,加強農村自建房安全隱患排查,確保逐戶排查到位、整改到位。加強農業面源污染和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常態化排查整治“小散亂污”企業。嚴格落實林長制、河長制工作,加強松材線蟲病防治,禁止肥水養魚。
(五)抓實抓牢民生品質提升。深入推進“尊崇工作法”,全面落實就業優先政策,抓好退役軍人、農民工、相對貧困人口等重點群體就業。規范管理農家書屋,滿足群眾文化需求,繁榮農村文化生活。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鄉賢館建設,深化移風易俗行動,鞏固綠色殯葬改革成果。廣泛開展村村一臺戲、“敬老節”、鄉村獎教獎學等活動,以良好的鄉村治理效能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全面發展。加強校園周邊安全,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構建教育良好生態。全力推進國家衛生鄉鎮創建工作。落實應保盡保政策要求,健全社會保障、社會救助、社會養老體系,堅決兜住民生底線。持續鞏固綠色殯葬改革成果。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突出抓好道路交通、燃氣安全、自建房、建筑施工等領域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有效遏制較大安全生產事故。統籌做好森林防火、地質災害防治、防汛抗旱等工作,抓實抓細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扎實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嚴格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措施,持續鞏固疫情防控成果。
(六)抓實抓牢市域社會治理。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積極妥善防范化解各類風險,統籌做好信訪維穩、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等工作。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持續加強各類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和管理。強化社會市域治理現代化建設,持續推進治理重復信訪和信訪積案化解專項工作,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養老詐騙、“黃賭毒”等違法犯罪,加大滯留緬北窩點人員勸返逼投力度,防止回流人員再次出境。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新城,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