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全國首單崩崗治理新增耕地指標交易在第六屆中國水土保持學術大會上成功簽約。
簽約儀式上,上猶縣人民政府與贛州市南康區人民政府簽訂協議,完成上猶縣通過崩崗治理新增耕地指標21.56畝交易,交易金額344.96萬元,所得資金主要用于當地水土流失治理。這是江西省在生態治理與耕地保護協同發展領域實現的重大突破,為我國南方崩崗侵蝕地區探索出“治荒增地、以地生金”新路徑。
上猶縣有贛粵湘三省交界處保存完好的生態功能區,森林覆蓋率達81.8%,被譽為“中國天然氧吧”。近年來,該縣系統推進“兩山”實踐創新改革,將水土保持作為放大生態優勢的關鍵舉措,投入12億元實施生態文明綜合治理工程,開創了“三治同步”“五水共建”水土保持治理新模式,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76.48平方公里,園村清潔小流域被命名為“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
該縣在去年落地全國第二單、中部省份首單水土保持碳匯交易及全省首單2億元VEP綠色金融貸的基礎上,以改革破題、先行先試為導向,積極探索“崩崗+新增耕地”治理模式推進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轉化。聚焦全縣300多座有危害風險的崩崗,按耕地補充要求在油石鄉清溪村率先啟動崩崗侵蝕綜合治理新增耕地項目。同時,建立省、市、縣跨層級跨部門協同機制,推動水利水保與自然資源部門協同開展水土流失治理和土地資源高效利用,實行“山、水、林、田、路”統一規劃、綜合治理,坡度25度以上區域實施生態修復、坡度25度以下區域實施土地開發,共計治理崩崗14座,綜合治理面積87.15畝,核定新增耕地指標41.556畝,其中崩崗治理形成耕地指標21.56畝。
生態治理的成效直接催生了生態旅游的蓬勃發展。依托生態資源稟賦,圍繞“一核一帶五區”全域旅游發展格局,聚焦打造全國首個森系主題旅游度假目的地,上猶縣加速打通“兩山”轉化通道,在贛州市率先出臺民宿產業發展扶持獎勵辦法,真金白銀獎勵企業發展。在真金白銀的支持下,催生了一批森系民宿新場景新業態企業,形成濱湖島灣、奇山勝境等六大主題民宿集群,一幢幢不同風格的民宿,散落在上猶森林的各個角落,與大自然的美景巧妙融合,構成了一幅和諧的畫卷。目前,建成運營草山宿云間、貝殼·攬山居、九曲·龍溪谷等高品質民宿61家,2000多張床位承載著都市人對“詩意棲居”的向往。此外,上猶縣深挖農耕文化、茶文化、客家文化等鄉土基因,讓民宿成為連接城市與鄉村的文化紐帶,形成一點一處景、一片一風光、一面一天地的森林康養全域旅游新格局,為游客提供多樣化的住宿體驗。
為讓生態優勢加快變為發展勝勢,上猶縣在2023年出臺民宿扶持、賽事補貼、“引客入猶”獎勵辦法的基礎上,今年“五一”前夕又推出“高速免費行、公交免費坐、景區免門票”等提振消費政策,配套出臺企業扶持、商圈升級、首店引進、促銷激勵、文旅引流、民宿培育、酒店留客、演藝經濟、文創研發、展銷推介、品牌獎勵等15條硬措施,既讓游客游玩盡興,更讓游客消費滿意,助力生態旅游蓬勃發展。(王世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