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热在线国产精品,野外少妇xxxxxxxxx79,9ⅰ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關懷版 無障礙 無障礙

您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 > 法定主動公開內容 > 重點領域信息公開 > 應急管理 > 應急安全知識

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解讀

訪問量:

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解讀


圖片

目錄

1

重大火災隱患判定方法標準

2

突發環境事件隱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

3

化工和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單位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判定標準

4

工貿企業重大隱患判定標準

5

民用爆炸物品行業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

6

特種設備安全監督檢查辦和事故隱患分類分級

圖片

建筑安全

圖片

政府應制定嚴格的建筑法規和標準,從設計、施工、驗收到日常維護,都需滿足相關規定。這些法規包括抗震標準、火災防范措施、材料選用規范等。


1

重大火災隱患判定方法



如何判定重大火災隱患

前言:

    科學判定并及時消除重大火災隱患,對于預防火災事故的發生,保護

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適用范圍:本標準規定了重大火災隱患的術語和定義判定原則和程序、判定方法、直接判定要素和綜合判定要素等。本標準適用于城鄉消防安全布局、公共消防設施、在用工業與民用建筑(包括人民防空工程)及相關場所因違反消防法律法規、不符合消防技術樹準而形成的重大火災隱患的判定。



主要內容


 >術語和定義


 >重大火災隱患直接判定要素


 >重大火災隱患綜合判定要素


圖片

重大火災隱患術語和定義

重大火災隱患:違反消防法律法規、不符合消防技術標準,可能導致火災發生或危害增大,并由此可能造成重大,特別重大火災事故或嚴重社會影響的各類潛在不安全因素

公共娛樂場:所具有文化娛樂,健身休閑功能并向公眾開放的室內場所,包括彩刷院、錄像廳,禮堂等演出、放映場所,舞廳、卡拉OK廳等歌舞娛樂場所,以及夜總會,音樂茶座和餐飲場所。

公眾聚集場所:賓館、飯店、商場、集貿市場、客運車站候車室、客運碼頭候船廳、民用機場航站樓、體育場館、會堂以及公共娛樂場所等。

人員密集場所:公眾聚集場所,醫院的門診樓、病房樓,學校的教學樓、圖書館、食堂和集體宿舍,養老院,福利院,托兒所,幼兒園,公共圖書館的閱覽室,公共展覽館、博物館的展示廳,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生產加工車間和員工集體宿舍,旅游、宗教活動場所等。

易燃易爆危險品場所:生產、儲存、經營易燃易爆危險品的廠房和裝置、庫房、儲罐(區)、商店、專用車站和碼頭,可燃氣體儲存(儲配)站、充裝站、調壓站、供應站,加油加氣站等。

重要場所:發生火災可能造成重大社會、政治影響和經濟損失的場所,如國家機關,城市供水、供電、供氣和供暖的調度中心,廣播、電視、郵政和電信建筑,大、中型發電廠(站),110kV及以上的變配電站,省級及以上博物館、檔案館及國家文物保護單位,重要科研單位中的關鍵建筑設施,城市地鐵與重要的城市交通隧道等。




直接判定

重大火災隱患直接判定要素見第6章。符合第6章任意一條直接判定要素的,應直接判定為重大火災隱患。

圖片

不符合第6章任意一條直接判定要素的,應按5.3的規定進行綜合判定。

圖片


圖片

直接判定要素

1生產、儲存和裝卸易燃易爆危險品的工廠、倉庫和專用車站、碼頭、儲罐區,未設置在城市的邊緣或相對獨立的安全地帶.

2生產、儲存、經營易燃易爆危險品的場所與人員密集場所、居住場所設置在同一建筑物內,或與人員密集場所、居住場所的防火間距小于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準規定值的75%.

3城市建成區內的加油站、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加氣站、加油加氣合建站的儲量達到或超過GB 50156對一級站的規定.

4甲、乙類生產場所和倉庫設置在建筑的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5公共娛樂場所、商店、地下人員密集場所的安全出口數量不足或其總凈寬度小于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準規定值的80%。

6旅館、公共娛樂場所、商店、地下人員密集場所未按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準的規定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或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7易燃可燃液體、可燃氣體儲罐(區)未按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準的規定設置固定滅火、冷卻、可燃氣體濃度報警、火災報警設施.

8在人員密集場所違反消防安全規定使用儲或銷售易燃易爆危險品.

9托兒所、幼兒園的兒童用房以及老年人活動場所,所在樓層位界不符合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準的規定;

10人員密集場所的居住場所采用彩鋼夾芯板搭建,目彩鋼央心板芯材的燃燒性能等級低于GB8624規定的A級。


綜合判定要素

重大火災隱患綜合判定要素應考慮

總平面布置、防火分隔、安全疏散設施及滅火救援條件、消防給水及滅火設施、防煙排煙設施、消防供電、報警系統、安全管理等綜合內容。


2

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隱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


一、適用范圍:

本指南適用于企業為防范火災、爆炸、泄漏等生產安全事故直接導致或次生突發環境事件而自行組織的突發環境事件隱患(以下簡稱隱患)排查和治理。本指南未作規定事宜,應符合有關國家和行業標準的要求或規定。

二、依據:

1.1法律法規規章及規范性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 公安部令第39號);

《突發環境事件調查處理辦法》(生態環境部令第32號);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辦法》(生態環境部令第34號);

《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管理辦法(試行)》 (環發[2015]4號)。

2.2 標準、技術規范、文件

本指南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條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適用于本指南。

《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

《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GB50160);

《化工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計規范》(GB50483);

《石油儲備庫設計規范》(GB50737);

《石油化工污水處理設計規范》(GB50747);

《石油化工企業給水排水系統設計規范》(SH3015);

《石油化工企業環境保護設計規范》(SH3024);

《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指南(試行)》(環辦[2014]34號);

《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T169).

3.企業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

3.1.1按規定開展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確定風險等級情況。

3.1.2 按規定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備案情況。

3.1.3按規定建立健全隱患排查治理制度,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和建立檔案情況。

3.1.4 按規定開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培訓,如實記錄培訓情況。

3.1.5 按規定儲備必要的環境應急裝備和物資情況。

3.1.6按規定公開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及演練情況。可參考附表1企業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隱患排查表,就上述內容開展相關隱患排查。

3.2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防控措施:

3.2.1 突發水環境事件風險防控措施:

從以下幾方面排查突發水環境事件風險防范措施:

(1)是否設置中間事故緩沖設施、事故應急水池或事故存液池等各類應急池;

(2)涉危險化學品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的各個生產裝置、罐區、裝卸區、作業場所和危險廢物貯存設施(場所)的排水管道(如圍堰、防火堤、裝卸區污水收集池)接入雨水或清凈下水系統的閥(閘)是否關閉?

通向應急池或廢水處理系統的閥(閘)是否打開?

受污染的冷卻水和上述場所的墻壁、地面沖洗水和受污染的雨水(初期雨水)、消防水等是否都能排入生產廢水處理系統或獨立的處理系統?

有排洪溝(排洪涵洞)或河道穿過廠區時,排洪溝(排洪涵洞)是否與滲漏觀察井、生產廢水、清凈下水排放管道連通?

(3)雨水系統、清凈下水系統、生產廢(污)水系統的總排放口是否設置監視及關閉閘(閥),是否設專人負責在緊急情況下關閉總排口,確保受污染的雨水、消防水和泄漏物等全部收集。

3.2.2 突發大氣環境事件風險防控措施

從以下幾方面排查突發大氣環境事件風險防控措施:

(1)企業與周邊重要環境風險受體的各類防護距離是否符合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及批復的要求;

(2)涉有毒有害大氣污染物名錄的企業是否在廠界建設針對有毒有害特征污染物的環境風險預警體系;

(3)涉有毒有害大氣污染物名錄的企業是否定期監測或委托監測有毒有害大氣特征污染物;

(4)突發環境事件信息通報機制建立情況,是否能在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后及時通報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居民。

4隱患分級

4.1分級原則

根據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治理難度及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等級,隱患分為重大突發環境事件隱患(以下簡稱重大隱患)和一般突發環境事件隱患(以下簡稱一般隱患).具有以下特征之一的可認定為重大隱患,除此之外的隱患可認為一般隱患:

(1)情況復雜,短期內難以完成治理并可能造成環境危害的隱患;

(2)可能產生較大環境危害的隱患,如可能造成有毒有害物質進入大氣、水、土壤等環境介質次生較大以上突發環境事件的隱患.

4.2企業自行制定分級標準

企業應根據前述關于重大隱患和一般隱患的分級原則、自身突發環境事件風險等級等實際情況,制定本企業的隱患分級標準,可以立即完成治理的隱患一般可不判定為重大隱患。

5 企業隱患排查治理的基本要求:

5.1建立完善隱患排查治理管理機構:

5.2建立隱患排查治理制度:

5.2.1建立隱患排查治理責任制。

5.2.2 制定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防控設施的操作規程和檢查、運行、維修與維護等規定,保證資金投入,確保各設施處于正常完好狀態。

5.2.3建立自查、自報、自改、自驗的隱患排查治理組織實施制度。

5.2.4如實記錄隱患排查治理情況,形成檔案文件并做好存檔。

5.2.5 及時修訂企業突發環境

5.2.6 定期對員工進行隱患排查治理相關知識的宣傳和培訓,

5.2.7 有條件的企業應當建立與企業相關信息化管理系統聯網的突發環境事件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

5.3明確隱患排查方式和頻次

5.3.1企業應當綜合考慮企業自身突發環境事件風險等級、生產工況等因素合理制定年度工作計劃,明確排查頻次、排查規模、排查項目等內容。

5.3.2根據排查頻次、排查規模、排查項目不同,排查可分為綜合排查、日常排查、專項排查及抽查等方式。企業應建立以日常排查為主的隱患排查工作機制,及時發現并治理隱患。綜合排查是指企業以廠區為單位開展全面排查,一年應不少于一次,日常排查是指以班組、工段、車間為單位,組織的對單個或幾個項目采取日常的、巡視性的排查工作,其頻次根據具體排查項目確定。一月應不少于一次。專項排查是在特定時間或對特定區域、設備、措施進行的專門性排查。其頻次根據實際需要確定。企業可根據自身管理流程,采取抽查方式排查隱患,

5.3.3在完成年度計劃的基礎上,當出現下列情況時,應當及時組織隱患排查:

(1)出現不符合新頒布、修訂的相關法律、法規、標準、產業政策等情況的;

(2)企業有新建、改建、擴建項目的;

(3)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物質發生重大變化導致突發環境事件風險等級發生變化的;

(4)企業管理組織應急指揮體系機構、人員與職責發生重大變化的;

(5)企業生產廢水系統、雨水系統、清凈下水系統、事故排水系統發生變化的;

(6)企業廢水總排口、雨水排口、清凈下水排口與水環境風險受體連接通道發生變化的;

(7)企業周邊大氣和水環境風險受體發生變化的;

(8)季節轉換或發布氣象災害預警、地質地震災害預報的;

(9)敏感時期、重大節假日或重大活動前;

(10)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后或本地區其他同類企業發生突發環境事件的;

(11)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或自然災害的;

(12)企業停產后恢復生產前。

5.4 隱患排查治理的組織實施

5.4.1自查。

5.4.2自報。

5.4.3自改。

5.4.4自驗。

5.5加強宣傳培訓和演練

5.6建立檔案

及時建立隱患排查治理檔案。隱患排查治理檔案包括企業隱患分級標準、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年度隱患排查治理計劃、隱患排查表、隱患報告單、重大隱患治理方案、重大隱患治理驗收報告、培訓和演練記錄以及相關會議紀要、書面報告等隱患排查治理過程中形成的各種書面材料,隱患排查治理檔案應至少留存五年,以備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抽查。


3

化工和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單位重大生產

安全事故隱患判定標準(試行)


依據有關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國家標準,以下情形應當判定為重大事故隱患:

1、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未依法經考核合格。

2、特種作業人員未持證上崗。

3、涉及“兩重點一重大”的生產裝置、儲存設施外部安全防護距離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

4、涉及重點監管危險化工工藝的裝置未實現自動化控制,系統未實現緊急停車功能,裝備的自動化控制系統、緊急停車系統未投入使用。

5、構成一級,二級重大危險源的危險化學品罐區未實現緊急切斷功能;涉及毒性氣體、氣體液化、劇毒液體的一級,二級重大危險源的危險化學品罐區未配備獨立的安全儀表系統。

6、全壓力式液化烴儲罐未按國家標準設置注水措施。

7、液化烴、液氨、液氯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氣體液化的充裝未使用萬向管道充裝系統。

8、光氣、氯氣等劇毒氣體及硫化氫氣體管道穿越除廠區(包括化工園區、工業園區)外的公共區域。

9、地區架空電力線路穿越生產區且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

10、在役化工裝置未經正規設計且未進行安全設計診斷。

11、使用淘汰落后安全技術工藝、設備目錄列出的工藝、設備。

12、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氣體泄漏的場所未按國家標準設置檢測報警裝置,爆炸危險場所未按國家標準安裝使用防爆電氣設備。

13、控制室或機柜間面向具有火災、爆炸危險性裝置一側不滿足國家標準關于防火防爆的要求。

14、化工生產裝置未按國家標準要求設置雙重電源供電,自動化控制系統未設置不間新電源。

15、安全閥、爆破片等安全附件未正常投用。

16、未建立與崗位相匹配的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或者未制定實施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

17、未制定操作規程和工藝控制指標。

18、未按照國家標準制定動火、進入受限空間等特殊作業管理制度,或者制度未有效執行。

19、新開發的危險化學品生產工藝未經小試、中試、工業化試驗直接進行工業化生產;國內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藝未經過省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組織的安全可靠性論證;新建裝置未制定試生產方案投料開車;精細化工企業未按規范性文件要求開展反應安全風險評估。

20、未按國家標準分區分類儲存危險化學品,超量、超品種儲存危險化學品,相互禁配物質混放混存。

4

工貿企業重大事故判定標準


第一 、工貿企業重大事故判定依據。

《工貿企業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應急管理部令第10號),自2023年5月15日起施行。

《工貿行業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判定標準(2017版)》(安監總管四(2017)129號)同時廢止。

適用范圍:本標準適用于判定冶金、有色、建材、機械、輕工、紡織、煙草、商貿等工貿企業重大事故隱患。工貿企業內涉及危險化學品、消防(火災)、燃氣、特種設備等方面的重大事故隱患判定另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思考內容:

1.工貿企業包括冶金、有色、建材、機械、輕工、紡織、煙草、商貿等八大行業,具體規范按《冶金有色建材機械輕工紡織煙草商貿行業安全監管分類標準(試行)》(應急廳(2019)17號)要求執行。

2.僅用于工貿企業重大事故隱患判定;判定不能隨意擴大化。

3.行業類別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時必須對應相關行業類別。

4.管理類和專項類重大事故隱患判定適合所有工貿企業。

5.涉及其他方面,如危險化學品、消防(火災)、燃氣、特種設備等須按相關標準進行重大事故隱患判定。

標準概述:

1.判定標準共計15條,列舉了64項應當判定為重大事故隱患的情形。

2.標準主要包括三個大類:

管理類---第三條(3項)、第十四條(1項)。

專項類---存在粉塵爆炸危險(10項)、使用液氨制冷(2項)和存在硫化氫、一氧化碳等中毒風險有限空間作業(2項)等3個領域,從第十一條至第十三條。

行業類---冶金(8項)、有色(13項)、建材(8項)、機械(7項)、輕工(7項)、紡織(2項)、煙草(2項)等7個行業,從第四條至第十條。本次沒有商貿行業類。

思考內容:

1.增加的管理類是重點,容易查出問題,特別是第三方管理和第十四條。

2.行業類與專項類變化較大,特別是有色和有限空間作業判定標準,須重新學習與思考。

《工貿企業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

(應急管理部令第10號)第三條  工貿企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判定為重大事故隱患:

(一)未對承包單位、承租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統一協調、管理,或者未定期進行安全檢查的。

解讀:1、企業生產經營項目、場所發包或者出租給其他單位的,企業未與承包單位、承租單位簽訂專門的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或者未在承包合同、承租合同中約定各自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

圖片


解讀2、生產經營項目、場所發包或者出租給其他單位的,企業與承包單位、承租單位簽訂的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承包合同、承租合同中,免除或者轉嫁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統一協調、管理義務。

圖片


解讀3、生產經營項目、場所發包或者出租給其他單位的,企業未按照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或者協議、合同中的要求,定期對承包單位、承租單位進行安全檢查,或者發現安全問題未督促整改。

圖片


(二)特種作業人員未按照規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并取得相應資格,上崗作業的。

解讀:

1、企業使用未取得相應特種作業操作證的特種作業人員上崗作業。

2、企業使用偽造特種作業操作證的特種作業人員上崗作業。

3、企業使用特種作業操作證已過有效期或者到期未復審的特種作業人員上崗作業。

圖片


(三)金屬冶煉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未按照規定經考核合格的。

解讀:

金屬冶煉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任職之日起6個月后,未經相應的應急管理部門考核合格。

監控報警防護失效重大事故隱患

圖片

《工貿企業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應急管理部令第10號)第十四條  本標準所列情形中直接關系生產安全的監控、報警、防護等設施、設備、裝置,應當保證正常運行、使用,失效或者無效均判定為重大事故隱患。

解讀:

由于檢測、維護、保養不到位,或者通過關閉、破壞、篡改等方式,造成本標準所列情形中直接關系生產安全的監控、報警、防護等設施、設備、裝置,處于未通電、未啟用、未聯鎖、數據失真等不能正常運行、使用的狀態,均判定為重大事故隱患。

   監控報警防護失效重大事故隱患

圖片

圖片

有限空間作業重大事故隱患

《工貿企業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應急管理部令第10號)第十三條 存在硫化氫、一氧化碳等中毒風險的有限空間作業的工貿企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解釋:

“存在硫化氫、一氧化碳等中毒風險的有限空間”是指可能存在硫化氫、一氧化碳、磷化氫、氰化氫等有毒氣體,容易發生中毒事故的污水處理設施、紙漿池、腌制池、發酵池等有限空間。

有限空間作業重大事故隱患

(一)未對有限空間進行辨識、建立安全管理臺賬,并且未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的。

解讀:

未對存在硫化氫、一氧化碳等中毒風險的有限空間進行辨識、建立安全管理臺賬,也未在有限空間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

圖片

有限空間作業重大事故隱患

(二)未落實有限空間作業審批,或者未執行“先通風、再檢測、后作業”要求,或者作業現場未設置監護人員的。

解讀:

1、作業前,未進行有限空間作業審批。

2、作業前,未進行通風和氣體濃度檢測,或者在有毒氣體濃度檢測不合格的情況下開展有限空間作業。

3、作業現場未設置專門的監護人員,或者監護人員進入有限空間參與有限空間作業,或者監護人員未全程監護。

粉塵爆炸企業重大事故隱患

(一)粉塵爆炸危險場所設置在非框架結構的多層建(構)筑物內,或者粉塵爆炸危險

場所內設有員工宿舍、會議室、辦公室、休息室等人員聚集場所。

解釋:粉塵爆炸危險場所是指存在可燃性粉塵和氣態氧化劑(主要是空氣)的場所。

解讀:

1、粉塵爆炸危險場所設置在磚混、磚木、磚拱等非框架結構的多層建(構)筑物內。

2、粉塵爆炸危險場所內設置了可能存在人員聚集的員工宿舍、會議室、辦公室、休息室等。

(二)不同類別的可燃性粉塵、可燃性粉塵與可燃氣體等易加劇爆炸危險的介質共用一套除塵系統,或者不同建(構)筑物、不同防火分區共用一套除塵系統、除塵系統互聯互通的。

解釋:“防火分區”是指在建筑內部采用防火墻、樓板及其他防火分隔設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時間內防止火災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間。

解讀:該項如下規定基本不涉及食品企業

1、混合后可能發生加劇爆炸危險反應的不同類別粉塵共用一套除塵系統。

2、可燃性粉塵與可燃氣體(含蒸氣)共用一套除塵系統。

3、兩棟或者兩棟以上獨立的建(構)筑物內產塵點共用一套除塵系統。

4、同一建(構)筑物不同防火分區的產塵點共用一套除塵系統。

5、不同建構筑物、不同防火分區的除塵系統通過除塵管道、出風管、風機相聯通。

(三)干式除塵系統未采取泄爆、惰化、抑爆等任一種爆炸防控措施的。

解釋:“干式除塵系統”是指采用袋式除塵器或者旋風除塵器的干式除塵系統。

1、干式除塵系統除塵器箱體未采取泄爆、惰化、抑爆等任一種控爆措施。

圖片

[判定情形]

(2)干式除塵系統僅采用觀察窗、清掃孔、檢修孔作為泄爆措施。

(3)干式除塵系統采取氣體惰化措施時,未采取氧含量在線監測報警措施。

(4)干式除塵系統采取抑爆措施時,抑爆裝置所使用的抑爆劑不適用于所處理的粉塵。


5

民用爆炸物品行業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


1營業執照、生產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未依法取得或超過有效期限,安全評價結論為不合格的。

2未建立安全管理機構、未配備安全管理人員、未配備注冊安全工程師的。

3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未依法經考核合格、特種作業人員未持證上崗的。

4超過許可數量或品種、超過規定時間作業、超過規定儲存量、超過定員人數組織生產經營的。

5管理嚴重缺失、安全防護及控制保護設施失效可能導致本單元或更大范圍安全失控的。

6因外部因素影響致使生產經營單位自身難以排除且構成重大風險的。

7未經設計擅自改變危險性建(構)筑物用途從事危險性作業的。

8危險工(庫)房防爆、防火、防雷設備設施缺失的。

9使用明令禁止或者淘汰設備、工藝的;民爆專用設備未經安全性論證擅自更改、改變用途的。

10新研制的民爆專用設備未履行規定程序即投入生產使用的。

11危險性建(構)筑物內部距離或外部距離不能滿足GB50089 要求的。

12庫房和倉庫儲存性質不明危險品或同庫存儲危險品不符合GB50089 規定的。

13利用現場混裝炸藥地面站設備設施生產包裝型工業炸藥的。

14生產區、總庫區和危險品建筑物未經過具有專業甲級(民爆器材工程、防化)或綜合甲級設計資質單位設計的。

15新改擴建項目未經主管部門組織設計安全審查(或設計評審)、未經試生產運行或未經過驗收即投入正式生產的。

16未履行規定程序要求擅自銷爆拆除民爆生產線、設備設施的,或報廢半年后仍未實施銷爆處理的。

17未建立和落實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的。

18法律、法規、標準和規范明確的其他屬于重大安全隱患的情形。

6

特種設備安全監督檢查辦法和事故隱患分類分級


第一、特種設備的概括。

第二、特種設備的檢查要點。

第三、特種設備事故隱患分類分級。

圖片

定義:

特種設備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險性較大的設備和設施,包括鍋爐、壓力容器、電梯、起重機械等。

分類:

根據設備類型和用途,特種設備可分為工業用設備和商用民用設備兩大類。

特種設備的特點與用途

特點:

特種設備通常具有高壓力、高轉速、高風險等特點,一旦發生事故,后果嚴重.

用途:

特種設備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城市建設等領域,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生產力要素。

圖片


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要求

法規要求:

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必須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的要求。

人員培訓:

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必須符合特種設備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掌握安全操作技能,持證上崗。

使用管理:

使用單位應建立健全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制度,加強日常維護應急預案,并定期進行演練,保養和定期檢查。

應急預案:

使用單位應制定特種設備事故應急預案,并定期進行演練確保事故發生時能夠迅速有效地應對。

特種設備日常檢查

日常檢查:指操作人員每天對設備進行的檢查,包括外觀、運行狀態、安全防護設施等

操作人員職責:操作人員應熟悉設備的性能、操作規程和安全要求,并定期進行日常檢查。

檢查內容:外觀是否完好、運行是否正常、安全防護設施是否有效等。

記錄與報告:發現問題應及時記錄并報告,采取相應措施進行維修或更換。

特種設備定期檢查

定期檢查:指按照規定的周期對設備進行全面檢查,包括內部結構、性能參數等。

檢查周期:根據設備的類型、使用條件和維修要求確定,一般分為周檢、月檢、季檢和年檢等。

檢查內容:設備的結構、性能參數、安全附件等是否正常,是否需要維修或更換。

維修與保養:發現問題應及時維修或更換,同時做好設備的保養工作。

特種設備的專項檢查

專項檢查:指針對特定項目或問題進行的檢查,如壓力容器專項檢查、電梯專項檢查等。

檢查目的:針對特定項目或問題進行檢查,確保設備的安全性能符合要求。

檢查內容:根據專項檢查的要求確定,涉及設備的各個方面。

報告與處理:發現問題應及時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理。

三、隱患分類

按隱患產生的原因分為管理隱患、人員隱患、設備隱患、環境隱患四個類別。

管理隱患(代號:G):企業特種設備管理和管理職責缺失

所產生的隱患;

人員隱患(代號:R):在特種設備相關生產活動中,由人員自身或人為因素所產生的隱患;

設備隱患(代號:S):特種設備及其安全附件缺陷所產生的隱患;

環境隱患(代號:H):特種設備作業環境引發的缺陷所產生的隱患。

依據

1、特種設備隱患分級分類:DB31/T 1184-2019《特種設備隱分類分級導則》。

2、隱患排查治理DB31/T 1183-3019《特種設備隱患排查治理實施指南》。

傳遞一種理念,讓安全成為習慣~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柏乡县| 临西县| 鸡西市| 河池市| 五峰| 台中县| 丰县| 台江县| 尚义县| 曲靖市| 宁阳县| 建阳市| 赫章县| 万荣县| 兴和县| 仁寿县| 剑阁县| 斗六市| 潢川县| 淄博市| 河北省| 保亭| 孝义市| 井研县| 铅山县| 康保县| 馆陶县| 九寨沟县| 碌曲县| 高邮市| 苏州市| 绥宁县| 黔南| 宣恩县| 霍林郭勒市| 杭州市| 琼中| 宁晋县| 伊金霍洛旗| 内丘县| 通山县| 子长县| 马山县| 连平县| 三穗县| 那坡县| 鱼台县| 台安县| 南康市| 宁化县| 宁德市| 云浮市| 阳西县| 黎城县| 惠来县| 娱乐| 化德县| 喀喇| 久治县| 东乡| 剑河县| 洛隆县| 绵竹市| 迁安市| 加查县| 津市市| 会宁县| 郎溪县| 彩票| 柳江县| 诸城市| 府谷县| 昌图县| 临武县| 汉源县| 定结县| 阳江市| 乌拉特后旗| 静乐县| 鸡西市| 顺义区| 绥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