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大余縣南方紅軍三年游擊戰爭紀念館,深圳市奧雅設計股份有限公司一行20余人結束了為期兩天的培訓。“參觀了兩個紅色教學點,聽了3堂現場教學課,課程設計很科學,服務很貼心。”說起此次紅色走讀活動,公司總裁李方悅深有感觸地說。這是大余縣整合“紅古綠金”四色資源,做強做優大余紅培品牌,打造大灣區紅色教育培訓基地的一個縮影。
大余是中央紅軍北上抗日順利通行的主通道之一,又是南方紅軍三年游擊戰爭的核心區域。全縣目前遺存的不可移動革命文物保護名錄30余處,其中,縣級以上革命文物保護單位6處,可移動革命文物近百件,革命題材紀念館2家。該縣依托南方紅軍三年游擊戰爭紀念館、大龍村鄉村振興示范點、梅嶺三章紀念館等主陣地,對陳毅同志舊居、陳毅隱蔽處、金蓮山革命烈士陵園、長嶺會議舊址等實景教學基地進行改造提升,與西華山國家礦山公園、中國牡丹亭文化園、陽明心園、梅關古驛道等文化旅游項目對接,設計了5條教學路線,聯合打造了18個可供團隊開展訪談式、體驗式、情景式現場教學點。南方紅軍三年游擊戰爭紀念館、大龍村鄉村振興示范點分別被授予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現場教學點、社會實踐點。
為提升紅色教育培訓質量,大余縣抽調縣委黨校資深教師、黨史專家、文旅骨干和全縣優秀講師組建紅培專班,建立課程聯合開發機制,組織編排了《南國烽煙舉紅旗》《帶鐐行》《紅色池江夢回彭坑》等黨史情景劇。邀請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瑞金干部學院等單位專家學者,聯系陳毅元帥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后代支持,開發了《南方紅軍三年游擊戰爭精神及時代價值》《生是為中國,死是為中國》《靠人民,支援永不忘》等紅色精品課程,用心用情講好紅色黨史中的大余故事。
同時,深挖梅關古驛道、牡丹亭、陽明心學等古文化資源,“世界鎢都”礦產文化等“金色”資源,大龍村鄉村振興示范點等綠色資源,開發了《追尋千年繁華 融入“一帶一路”》《堅守為民情懷》《蝶變——大龍村的振興之路》等特色課程,進一步擦亮“紅古綠金”四色品牌。目前,大余縣已開發精品教學課21門,其中5門精品課獲全市“雙百微課程”教學大賽獎。此外,結合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對口幫扶等工作,用好鄉賢“朋友圈”,通過“線上+線下”等方式,進一步加強與大灣區企業、機關、商會、鄉賢會等溝通對接,打響大余紅色培訓品牌。截至目前,共有400余批次6萬余名學員來大余接受紅色教育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