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第一部分 部門概況
一、部門主要職責
二、部門主要工作任務
三、部門基本情況
第二部分 部門預算情況說明
一、部門預算收支情況說明
二、 “三公”經費預算情況說明
第三部分 部門預算表
一、《收支預算總表》
二、《部門收入總表》
三、《部門支出總表》
四、《財政撥款收支總表》
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表》
六、《一般公共預算基本支出表》
七、《一般公共預算“三公”經費支出表》
八、《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表》
第四部分 績效表格
第五部分 名詞解釋
第一部分 部門概況
一、部門主要職責
大余縣教育局是主管全縣教育工作的機構,主要職責如下:
1、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教育、科技和體育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研究全縣教育科技體育改革與發展的重大問題,綜合指導和協調全縣教育科技體育管理工作。
2、承擔縣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具體工作,組織研究、擬定全縣教育系統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建設重大政策、教育發展規劃、重大改革方案,協調督促落實縣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決定事項、工作部署和要求等事宜。
3、研究提出全縣教育科技體育改革發展思路,編制全縣教育科技體育事業發展規劃,擬定教育科技體育事業的發展重點、結構、規模、速度和步驟,指導、協調并檢查實施工作,負責全縣教育科技體育信息的統計、分析等工作。
4、統籌管理教育科技體育經費。會同有關部門制訂籌措教育科技體育經費、撥款、基建投資的政策和規劃。監督檢查全縣教育科技體育經費的籌措和使用管理情況,參與、協調教師工資發放工作。負責教育、科技、體育各項經費預決算的編制。歸口管理境外、縣外對本縣的教育、科技、體育援助、貸款、合作項目的執行,管理中央、省、市對我縣轉移支付的各項教育科技體育經費。
5、統籌管理全縣基礎教育、中初等職業教育、中初等成人教育、學前教育、特殊教育等工作,組織執行國家制定的中等和初等教育各類學校設置標準、教育教學基本標準及教學基本文件,指導中等及中等以下各類教育的教育教學改革、后勤社會化改革和中初等教育評估工作。規劃申報縣城中心城區范圍內的中小學校布局,研究提出高中教育階段學校的設置、更名、撤銷調整意見,審批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設置。管理全縣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教材工作。組織編寫學校鄉土教材。管理初中、小學學籍,協助市教育局管理全縣普通高中、職業高中學籍,協助做好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的證件發放工作。
6、指導教育督導工作。受縣政府委托,負責對同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履行教育工作職責情況的督導檢查。監督、檢查、指導、評估全縣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掃除青壯年文盲、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學前教育工作和各級各類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工作。對全縣中小學、幼兒園及其他教育機構的工作進行督導檢查和評估。
7、統籌規劃、協調管理全縣社會力量辦學工作。審核或審批社會力量舉辦的普通中學、職業中學、初中、小學和幼兒園,對全縣社會力量辦學進行指導、管理、監督和評估檢查。
8、主管全縣各級各類學校教師工作。負責全縣教師資格的認定和管理、專業技術職務評審以及表彰獎勵的有關工作。負責基礎教育師資的培養及教師和教育管理人員的繼續教育工作。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落實全縣學校教職工編制。指導并協調全縣各級各類學校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
9、管理全縣普通高等學校和中等專業學校招生考試、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試、高等教育自學教育、普通高中畢業會考等工作。
10、統籌規劃、管理全縣各級各類學校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國防教育、科技教育及安全教育管理等工作。
11、會同有關部門做好全縣普通院校畢業研究生、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和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工作。負責引進國外智力工作,擬訂引進國外智力管理辦法,并監督實施。
12、規劃并指導全縣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科學研究、教學研究和調查研究工作。
13、貫徹執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統籌管理全縣語言文字工作,編制全縣語言文字工作的中長期規劃。指導推廣普通話和書寫規范字工作。負責普通話和書寫規范字測試工作。
14、負責全縣教育系統的信息化建設工作,指導全縣中小學現代信息技術教育、電化教育、教育技術裝備工作,統籌管理全縣現代遠程教育工作。
15、統籌規劃、指導全縣中小學勤工儉學、校辦產業和風險管理工作。
16、負責全縣教育科技體育系統對外交流工作。統籌管理全縣教育系統對外交流和國際合作工作。貫徹執行國家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的方針、政策,組織擬訂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的措施,組織協調全縣科技合作與交流工作。承辦上級體育部門交辦的國際、國內競賽活動,做好對外體育合作與交流。
17、負責組織制訂實施全縣各類科技計劃和重大科技專項工程,負責統籌協調基礎研究、應用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以及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重大關鍵技術攻關。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科技重大專項實施中的方案論證、綜合平衡、評估驗收和制定相關配套措施,對科技重大專項實施中的重大調整提出意見;負責編制并組織實施全縣科技促進社會發展計劃,制訂相關重要措施和辦法,協調農村科技體系建設,組織科技促進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術研究和成果示范,促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事業發展。
18、負責科技獎勵評審的組織工作。指導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組織相關重大科技成果應用示范,推動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引導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工作,指導和協調全縣中小型企業技術創新工作,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負責相關科技評估管理和科技統計管理,負責引導全縣專利創造和成果轉化工作,組織開展全縣國防科技動員工作。
19、擬訂全縣體育工作的政策措施和體育事業發展規劃,并組織實施;負責推動多元化體育服務體系建設,推進體育公共服務和體育體制改革。規范體育服務管理,推動體育標準化建設。負責體育彩票發行管理工作。
20、統籌規劃全縣競技體育和青少年體育發展。推行全民健身計劃,指導和組織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推動國民體質監測和社會體育指導工作隊伍制度建設。組織參加體育競賽。協調運動員社會保障工作。負責全縣教練員、裁判員、運動員的考核、等級申報和審批工作。負責組織、協調、監督體育運動中的反興奮劑工作。
21、負責對各類體育社團、各類體育學校、體育項目俱樂部的資格審查、業務指導工作。負責對高危體育項目的審批工作。
22、指導全縣教育科技體育系統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統戰工作、人才工作和干部培訓工作。指導全縣教育科技體育系統黨建、廉政建設工作。負責教育科技體育系統審計工作。負責教育科技體育系統信訪和群眾工作。
23、負責全縣教育科技體育系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負責所轄各級各類學校的安全管理和宣傳教育工作;負責將安全知識教育納入國民教育。負責各類學校、幼兒園的校舍安全、消防、防雷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會同交警、交通等部門做好校車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指導、監督經教育部門批準設立的各級各類學校的實驗室危險化學品、易制毒化學品使用安全管理工作。協同有關部門督促檢查中小學生校外托管場所、培訓場所安全管理工作。依法查處不具備安全條件的教育機構。
將安全生產科技專項規劃納入科學技術發展總體規劃,并組織實施。指導、協調安全生產重大技術的研究、開發與示范。支持科研機構和有關單位開展安全生產科學技術研究,推動安全生產科學技術進步。
負責公共體育設施安全運行的監督管理。負責龍舟、探險、攀巖、漂流、熱氣球等高危險性體育項目、重要體育賽事、公共體育場館內舉辦的大型商業活動、體育彩票發行等活動的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24、組織指導各類學校將環境保護知識納入教學內容,積極開展環境保護科普教育和志愿服務活動,培育學生的生態文明理念和環境保護意識;組織實施 “綠色學校”創建工作。
25、完成縣委、縣政府交辦的其他任務。
二、部門2019年主要工作任務
2019年,我們將繼續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科技創新為動力,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切實落實2019年創建“教育名縣”工作座談會和推進會精神,加快建設教育名縣、創新型縣、體育名縣,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為新時代大余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和人才支撐。
1.繼續推進名校工程。積極推進城鄉學校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和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有效整合教育資源,加快城鎮中心學校擴容,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打造校園文化特色品牌,著力化解城區和鄉鎮中心學校“大班額”“大校額”問題,促進教育均衡優質發展。加強名校工程項目的跟蹤、管理,在保證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搶工期、抓進度,確保章江小學和大余中學、新城中學、南安中學教學綜合樓等建設項目全部交付使用,大余衡水實驗學校全面招生,盡快啟動青梅幼兒園、梅國小學、新城鎮第二小學、城南初中等新建項目。
2.繼續推進名師工程。構建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加大教師尤其是優秀人才和緊缺學科教師的引進補充力度,深化教育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落實教育教學質量績效考核辦法,充分調動和發揮名師工作積極性、創造性,著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足額安排教師培訓經費,實施“請進來,走出去”戰略,支持本縣教師到上海、深圳、廣州等教育發達地區跟班學習,認真抓好名師名校長培養培訓,不斷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
3.繼續推進名科工程。讓教科研成為推動教師專業成長的內動力,加大校本課程開發力度,推進智慧教育,借助教育云平臺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互助共享。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本校資源,開發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課程、鄉土教材,編印出版《大余縣學校鄉風文明鄉土教材》系列教科書。
4.繼續推進名生工程。完善學生資助體系,認真做好控輟保學工作,確保學生不因貧失學輟學。大力實施素質教育,堅持舉辦全縣性文體競賽活動,推進足球、網球進校園,強化學生體質健康和審美情趣培養,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辦好大余中學創新實驗班,穩定中考優質生源,抓好優質生源培養和質量整體提高,保持高考一本、二本上線率和中考優生率位列全市前列。
5.實施好“創新型縣工程”。重點圍繞“創新升級”指標做好科技創新布局,繼續保持大余科技創新工作走在全市先進行列,用科技實績爭創“創新型縣”,助力全縣高質量發展考評。
6.實施好創新研發平臺工程。開展研發平臺“清零”行動,力爭全縣所有高新技術企業、龍頭企業都能建立研發機構,督促企業加緊組建創新團隊,提高研發水平。爭取2019年培育3個市級以上研發平臺和載體。其中重點支持東宏、悅安、云鋰、松瀛化工、鑫盛申報“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指導江西云鋰、中天鴻鋰、翔鷺控股、贛州海創、科比特申報“省級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力促江西悅安公司與中國科學院都有為院士成立院士工作站。
7.實施好省級以上科技進步獎項關鍵技術工程。圍繞我縣首位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領域,組織實施一批市場競爭力強、發展關聯效應大、支撐產業升級作用顯著的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切實解決產業發展中的技術瓶頸和技術難題。重點推薦鑫盛鎢品的“鎢及有色金屬的高效綠色利用新技術”等顛覆性技術申報省級以上科技進步獎。
8.實施“雙培備”工程。加強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后備培育工作,爭取有7-8家企業入選市高企后備庫進行重點培育,50%以上的規上企業列入“科技型中小企業”。積極宣傳落實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及時兌現科技獎勵資金。2019年力爭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4家和科技型中小企業10家以上。
9.實施好高新技術產業工程。通過實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引導項目,加強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與我縣企業技術進步需求的鏈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在高新技術領域加強產品開發和成果轉化。推進創建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鼓勵縣工業園區根據自身產業特色和技術需求,進行區域創新要素合理布局和創新體系建設,并通過轉型升級創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10.實施好高端人才引進工程。積極宣傳落實“人才新政”,加大招才育才力度,支持為人才搭建高層次、多學科、跨領域的創新平臺,鼓勵人才開展技術研發、技術轉化等創新活動,為科技人才的培育、引進、成長提供最優環境,保證高質量發展人才供給。重點協助推進悅安公司人才公寓項目的建設。
11.實施好科技扶貧“個十百千”工程。結合科技特派員精準幫扶制度,繼續做好與5個省科技特派團的對接。積極邀請特派團專家開展精準幫扶服務,為貧困戶提供科技信息咨詢、技術指導,帶動貧困戶創新創業,盡快脫貧致富,實現與全縣22個省級貧困村科技扶貧全覆蓋。
12.實施好全社會研發投入工程。認真落實《江西省加大全社會研發投入攻堅行動方案》,多渠道提高全縣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確保財政科技撥款占地方財政支出比例不低于2%,科技經費增長幅度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同時,積極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爭取財政后補助、間接投入等方式,促進有研發活動的企業大幅增加。
13.常態化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繼續實施全民健身戰略,常態化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壯大社會體育組織力量,持續舉辦“大余國際山地馬拉松賽”“新動力越野嘉年華”“山地自行車越野賽”等體育賽事,擴大賽事規模、提升賽事服務水平,升級賽事品牌。
14.進一步完善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大余縣全民健身中心項目建設,協助縣建設局做好中央生態公園項目建設工作。規劃好“新時代重走紅軍長征路”健身步道項目,協助水利等部門做好章江河堤加固、黃龍新區體育服務基地等工程,加快建設章江河北岸全民健身步道。加大鄉鎮足球運動場、鎮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項目建設,完成10個村級農民體育健身工程。
15.積極推進體育產業鏈升級。推進體育與旅游、體育與養老服務、體育與醫療等融合發展,壯大體育產業規模,提升體育產業競爭力水平。完善丫山運動休閑特色小鎮項目建設,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力爭將小鎮打造成體育產業示范項目區,積極爭取小鎮運營單位評選全國體育產業示范單位、示范項目。
16.繼續做好縣其它中心工作。服務服從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繼續做好黨建、精準脫貧、招商引資、征地拆遷、“三爭”、婦女計生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衛生城市等其它中心工作,爭當先進。
三、部門基本情況
(一)部門預算單位構成
大余縣教育局設行政單位1個,事業單位39個。其中:全額撥款行政單位1個,為縣教育局局機關;全額撥款事業單位39個(包括公辦幼兒園12所,小學9所,初高中10所,九年制學校5所,其他事業單位3個)。
(二)部門人員情況
教育局機關行政編制13人,全額補助事業編制36人,退休35人。教育局下屬全額編制事業單位人員編制2894人,離退休1278人。在校學生數50441人,其中:高中生5793人,初中生13560人,小學生27276人,學前教育3782人。
第二部分 大余縣教育局2019年部門預算情況說明
一、部門預算收支情況說明
(一)收入預算情況
2019年縣教育系統部門收入預算總額為48827萬元,其中:財政撥款收入45542萬元,事業收入3284萬元,其他收入1萬元。
(二)支出預算情況
2019年縣教育系統部門支出預算總額為48827萬元,較上年預算增加10.7%。其中:
1、按支出項目類別劃分:基本支出35841萬元,包括工資福利支出29201萬元、商品服務支出5927萬元、對個人和家庭補助支出713萬元,項目支出12986萬元,。
2、按支出功能科目劃分:包括教育支出39114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773萬元、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1876萬元、住房保障支出2064萬元。
(三)財政撥款支出情況
2019年縣教育系統財政撥款支出預算45542萬元,具體支出情況如下:教育支出35829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773萬元、醫療衛生與生育支出1876萬元、住房保障支出2064萬元。
(四)政府性基金情況
2019年縣教育系統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2600萬元,均為項目支出。
(五)機關運行經費等重要事項的說明
2019年縣教育局機關運行費預算12616萬元,比上年預算11897增加6%。
(六)政府采購情況
2019年部門所屬各單位政府采購總額3000萬元,其中:政府采購貨物預算2550萬元,政府購買服務預算450萬元。
(七)國有資產占有使用情況
截至2019年12月31日,部門無國有資產占有使用情況。
(八)績效目標設置情況
2019年實行績效目標管理的項目1個。本部門當年預算收入48827萬元,其中本級財政安排收入45542萬元,目標各項指標均達良好以上。
二、“三公”經費預算情況說明
2019年度縣教育部門“三公”經費預算數為106萬元,同比下降7%。其中:因公出國(境)費用0萬元;公務接待費用106萬元,公務用車購置和運行維護費0萬元。
第三部分 2019年部門預算表











第四部分 績效表格

第五部分 名詞解釋
一、財政撥款收入--反映單位從同級政府財政部門取得的各類財政撥款。
二、其他收入--反映單位取得的除財政撥款收入、事業收入、上級補助收入、附屬單位上繳收入、經營收入、非同級財政撥款收入、投資收益、捐贈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以外的各項收入。
三、教育支出--反映政府提供教育服務的支出。
四、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反映政府在社會保障與就業方面的支出。
五、城鄉社區支出--反映政府城鄉社區事務支出。
六、住房保障支出--反映政府用于住房方面的支出。
七、機關運行經費支出:
1、工資福利支出--反映單位開支的在職職工和編制外長期聘用人員的各類勞動報酬,以及為上述人員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等。
2、商品和服務支出--反映單位購買商品和服務的支出,不包括用于購置固定資產、戰略性和應急物資儲備等資本性支出。
3、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反映政府用于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
4、其他資本性支出--反映各單位安排的資本性支出。
八、“三公”經費支出
1、因公出國(境)費--反映單位公務出國(境)的國際旅費、國外城市間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費、培訓費、公雜費等支出。
2、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反映單位除按規定保留的公務用車燃料費、維修費、過橋過路費、保險費、安全獎勵費用等支出。
3、公務接待費--反映單位按規定開支的各類公務接待(含外賓接待)費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