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西大余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主戰場,以強化生態環境監管和幫扶指導為主抓手,扎實服務縣重大項目建設發展,全力支持縣新型工業化建設。2023年1-11月,全縣優良天數比率98.6%,PM2.5平均濃度20微克/立方米,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100%,生態環境質量鞏固改善,有力助推我縣工業高質量發展。
一、抓源頭防風險,促進項目健康發展。一是嚴格項目預審。對擬引進項目進行科學論證,對不符合要求的項目不予引進。二是強化“兩高”項目管理。對擬建“兩高”項目,深入論證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可行性,確保符合各項政策要求,納入“兩高”項目清單管理,實行部門聯動,堅決遏制“兩高”盲目發展。三是加強環境污染風險防控。立足環境準入把關職能,突出問題導向,對再生金屬冶煉、礦產品加工、鋰鹽化工等項目鉈污染開展排查整治。
二、抓服務重幫扶,助企業紓困解難。一是加大力度,落實各項環評審批改革措施。2023年至今,8個項目實行豁免環評管理,1個項目實行告知承諾制審批。4月21日,大余縣人民政府信息公開網公告大余工業園區環境質量現狀監測數據成果,監測數據成果可與企業共享,切實降低了企業成本,減輕了企業負擔。二是優化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方式,推行新型監管。在常態化實行監督執法正面清單管理方面,對納入正面清單的企業實施動態管理,減少現場執法檢查次數,加強自動監測數據分析預警,實現對守法企業無事不擾。同時進一步探索實行包容審慎監管模式。通過包容免罰將嚴格執法和教育引導有機結合,準確把握執法力度,體現執法溫度,實施柔性執法,今年以來,現場幫扶指導企業30余次,下發幫扶指導整改通知書13份,幫助企業修復信用4家。三是持續推進涉企服務事項改革,提高服務質效。共組織開展了10次服務企業接待日活動,收集企業意見訴求10條,涉及問題均已解決,回訪滿意度達到100%。積極破解重點建設項目落地實施堵點問題,與省廳、市局溝通協調,預支“十四五”大氣污染物氮氧化物總量130余噸、VOCs5余噸,用于丫山鎢業、盛源新材、湘南新能源等十余家企業辦理環評文件;靠前服務,指導我縣22個重點重大項目辦理環評審批、排污許可等手續,企業落地后,在建設過程中對希爾曼、百然食品、皓鑫科技等8家企業的污防設施、危廢暫存間等建設內容進行指導,減少企業建設成本,降低運營后監管壓力。
三、抓監管推技改,促行業綠色轉型。一是嚴抓督察整改倒逼轉型升級。加強對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涉及工業領域問題整改,通過發現問題、落實整改,有力推動企業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統籌發展和保護關系,加快升級改造。目前2023年以前反饋問題及信訪件均已完成整改。二是大力推進清潔生產。推動大余縣東宏錫制品有限公司、大余縣松瀛化工有限公司和大余明發礦業有限公司開展清潔生產審核。目前大余東宏錫制品有限公司已通過清潔生產審核評估,其余2家企業已啟動清潔生產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