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縣新城鎮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
“十縣百鄉”建設特色亮點
近年來,大余縣新城鎮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政務公開決策部署,以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十縣百鄉”建設工作為契機,聚焦“作示范、勇爭先”的目標定位,堅持“標準引領、需求導向、依法依規、改革創新”的原則,嚴格按照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工作的各項要求和目標,及時簡化優化了26個領域基層政務公開標準目錄,抓重點、創亮點、梳堵點,持續推進政務公開向村居延伸,進一步提升政務公開能力,政務公開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推行行政審批一站式服務,群眾辦事暖心爽心。今年以來,新城鎮精心策劃,周密部署,打造了高標準、示范型的行政審批局,建筑面積1100余平方米共四層,安排工作人員25人、幫辦代辦和導服人員1名,設有13個辦事窗口,涵蓋公安、民政、社保、自然資源、醫保、衛健、林業、綜治、城管、農業農村等領域的業務,科學規劃咨詢引導區、綜合受理區、后臺審批區、幫辦代辦區、休閑等候區等五大功能區域,配備政務公開專用電腦、自助叫號機、評價器、身份證自助服務一體機等全套專業化辦公設備,完善政務公開欄、飲水機、休息椅、醫療箱、老花鏡、報刊夾等便民設施,提升“適老化”“無障礙化”水平。截至目前已累計服務4萬余人,辦件量達5萬余件。
推動政務公開村組級延伸,服務體驗高質高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力為群眾提供高效、優質的政務公開和服務體驗,積極推動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向村級延伸,綜合利用村(居)務微信公開群、村(居)“三務”公開欄、廣播、大喇叭等媒介發布政務信息。新城鎮水南村立足實際,堅持用好“三個平臺”,打通基層政務公開“最后一公里”。一是用好“村務公開平臺”,結合上級政府權責清單和公共服務事項清單,制定面向村居的基層政務公開服務事項共七大類61條標準目錄,加強基層政務公開和村(居)務有效銜接,進一步提高公開效率。二是用好“志愿服務平臺”,以水南時間銀行為抓手,推行“七積(積美、積孝、積善、積信、積勤、積儉、積學)+志愿服務”,確定積分換時間、時間換服務的志愿服務模式,積極開展“全程幫代服務”、“預約上門服務”等。截至目前,水南時間銀行共有志愿者42人,參與志愿服務的人次達1000余人次。三是用好“村規民約平臺”,結合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先后成立9了個村民理事會,不定期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村民理事會,持續開展屋場會、戶主會、鄉賢會,今年以來,水南村共計召開30余場相關會議,宣講政策、凝聚民心,做到“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辦”。
推進基層政務多渠道公開,宣傳效果有聲有色。以“線上+線下”公開載體為主體,不斷拓寬群眾參與新渠道,切實擴大主動公開范圍。把“新城發布”微信公眾號及新城短視頻號作為信息發布的主陣地,圍繞群眾關心關切的問題規范進行公開,進一步擴大群眾參與范圍。號召各村(居)積極探索公開新形式、新角度,實現公開渠道多樣化、內容豐富化,助力政務公開取得新成效。新城鎮王屋嶺村結合村情,標新立異,創新基層政務公開新形式新角度,由村委和駐村工作隊共同打造了一檔村級政務公開視頻新聞節目--《王屋嶺播報》。以“群眾關心什么,《王屋嶺播報》就播什么”為目標定位,聚焦村內重點工作,關注與村民息息相關的各類惠民利民政策信息,成立了人人都是“全媒體”記者的村級“宣傳隊”。截至目前,《王屋嶺播報》已連載28期,每兩周一期,每期瀏覽量可達2000余人。新城鎮店孜里村緊跟政務公開新形式,立足村情實際,推出《店孜里播報》,打造了屬于店孜里村民自己的“新聞聯播”。《店孜里播報》以“分享身邊事,傳遞正能量”為價值導向,重點圍繞最新政策解讀、村務公開、村委日常、為民辦實事、身邊正能量等工作以視頻播報形勢傳遞,堅持真人真上鏡,傳播村務身邊事,讓村民及時了解村務村情村貌,是新時代文明鄉村的宣傳站,也是政策法規的解讀站。自去年九月以來,堅持每月1期,目前共計播出11期,出內容專欄八期,累計瀏覽量突破十萬人次。
下一步,我鎮將進一步理順和完善政務公開領導體制,加強運行、協調、責任、保障工作機制,配齊政務公開人員,建強政務公開隊伍,加大專項經費投入。拓寬政務公開渠道,豐富政務公開形式,創新政務公開模式。以“贛事好商量”為抓手,完善重大決策公眾意見征集機制,及時主動回應社會焦點、熱點問題,不斷推動基層政務公開工作不斷標準化規范化,打造公正透明的政務公開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