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睡眠問題正困擾著越來越多的人。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內科的神經睡眠醫學團隊,憑借深厚的專業積淀與不懈的探索精神,始終致力于破解神經性睡眠障礙疾病的難題,為眾多飽受睡眠困擾的患者點亮希望之光。
作為江西省睡眠醫學會會長,同時也是該院神經睡眠醫學團隊的領軍人物,王曄教授以專業且權威的視角,深入剖析睡眠的本質:“睡眠并非簡單的身體休息,它是一個復雜且至關重要的生理過程,與大腦健康、免疫系統、情緒調節等多方面緊密相連,牽一發而動全身。”近年來,因睡眠障礙前來就診的患者數量顯著增加,而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對睡眠存在諸多認知誤區。
不少人認為熬夜后補覺就能彌補睡眠不足,這實則是錯誤觀念。人體的生物鐘具有規律性,長期熬夜打亂生物鐘后,即便后續補覺,也難以完全修復對身體和大腦造成的損害,尤其是對神經系統的影響,可能導致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
睡眠問題的產生,很大程度上歸因于不良的睡眠習慣。針對這一現狀,該院神經內科積極開拓創新,在傳統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引入了先進且行之有效的數字化CBT-I非藥物治療方法,通過互聯網平臺、移動應用或遠程設備提供標準化的失眠干預方案。
據了解,數字化CBT-I非藥物治療方法有幾大優勢:突破地域限制,無需線下就診,偏遠地區或行動不便者(如慢性病患者)均可獲取專業干預;靈活使用,患者可根據自身作息隨時學習課程、記錄睡眠日記,尤其適合輪班工作者或失眠導致的晝夜節律紊亂者;縮短等待時間,解決傳統CBT-I治療師稀缺、預約周期長的問題。
“倘若睡眠障礙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干預,其危害將是巨大的。”王曄教授強調,長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差,不僅會使人白天精神萎靡、工作效率低下,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發病風險。在神經系統方面,會加速大腦衰老,增加患癡呆癥的概率;對免疫系統而言,睡眠不足會削弱免疫功能,使人更容易受到病毒和細菌的侵襲。
針對已經出現睡眠障礙的人群,王曄教授提醒,不要自行盲目服用安眠藥。“應該及時到醫院神經內科就診,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治療方法包括心理治療、物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等多種方式,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療法,幫助患者調整對睡眠的錯誤認知和不良行為;物理治療包括經顱磁刺激等;藥物治療則需在醫生的嚴格指導下進行,根據患者的癥狀和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藥物,并注意藥物的副作用和依賴性。
睡眠是健康的基石。作為江西省醫學領先學科,該院神經睡眠醫學團隊積極擔當,通過組建睡眠聯盟,將先進的新技術源源不斷地傳遞到基層,為更多患者帶來希望。未來,團隊還將在睡眠醫學領域持續發力,加強人才培養,規范臨床路徑,讓睡眠醫學的發展更加完善,全力守護群眾的睡眠健康。(胡書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