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
——在新城鎮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報告
過去五年的回顧
五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新城鎮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和贛州重要講話精神,搶抓機遇,砥礪奮進,團結帶領廣大干部群眾奮力拼搏,攻堅克難,全面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全鎮社會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五年來,先后榮獲全國重點鎮、全國農業百強鎮、省級示范鎮、省百強中心鎮、省經濟發達鎮行政體制改革試點鄉鎮、全省“五型”政府建設示范鎮、市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鎮等榮譽。
——五年來,我們揚優創特,產業振興加速推進。圍繞鄉村振興戰略,著力構建“一心五區”產業格局。推動有機蔬菜、稻蝦養殖、中草藥種植等產業落地,建成以周屋、水南村為兩冀的大余縣萬畝蔬菜長廊、3000畝康萬家稻蝦養殖基地、2000畝王屋嶺村中草藥種植基地、500畝蓮塘村蔬菜基地等多個大規模現代化農業產業基地,全鎮共有特色農業產業1萬余畝。依托3000畝工業小區,搭建標準廠房43萬平米,引進余商創業園、華夏新能源汽車、海德瀝青等重大項目,累計入駐企業78家,開工投產28家,進一步提升了工業發展水平,成為推動大余縣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有力引擎。發掘周屋村理學文化,建設了周屋村鄉村旅游點,打造“理學名宗,清蓮周屋”鄉村旅游品牌,獲評省4A級鄉村旅游點稱號。
——五年來,我們盡銳出戰,脫貧攻堅完美收官。新城始終將精準扶貧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舉全鎮之力,集全鎮之智,盡銳出戰,做足繡花功夫,密切聯系掛點幫扶單位,緊盯“兩不愁三保障”和“五個一批”目標,以產業幫扶、就業幫扶為重點,統籌教育、醫療、住房、金融、兜底保障等具體措施,積極引導鼓勵貧困戶發展種養和光伏等產業,大力發展扶貧車間。五年來,引導建檔立卡貧困戶1658戶自主發展種養產業,引導1067戶貧困戶發展光伏產業,2822名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審批6514.15萬元產業扶貧信貸通,助力貧困戶發展產業。投入440余萬元,進行農村危舊房改造,建成83套保障性住房。完成扶貧項目249個3544.36萬元,解決1524戶貧困戶出行、灌溉、飲水困難等問題。通過“四道保障線”和“一站式”結算,解決貧困人口就醫難題。全力保障教育扶貧政策落實,實現了2041戶7009人高質量脫貧,朱薇同志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五年來,我們持之以恒,人居環境持續改善。新城鎮將示范鎮建設與鄉村振興、城鄉環境整治緊密結合。針對薄弱環節和重點區域,實行網格化管理,分類施策,推動環境整治成果人人共享。購買第三方保潔服務,實現垃圾清運全覆蓋。新建7處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實現灰水與糞污分流。建成并投入使用公廁58個,農村戶用廁所普及率達100%。消滅或改造臭水塘、污水塘56處。全力推進新農村建設,五年來建成新農村建設點216處,“七改三網”建設任務基本完成。建立村莊長效管護機制,大力開展農戶間評比,充分調動農戶參與度,美麗鄉村建設穩步推進。累計拆除無人居住的危舊土坯房65萬平方米,拆除整治亂搭亂建“兩違”建筑6297.6平方米。傾力打造水南、周屋、王屋嶺、蓮塘、魚仙美麗鄉村示范點,以點帶面逐步覆蓋全鎮。打造北門街景觀街,實施了上街、東門口、下禾寮等區域棚戶區改造工作。2020年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獲全市第三名、全省第十二名的優異成績。
——五年來,我們堅守穩定,社會治理成效明顯。堅持專項治理與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相結合,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全鎮劃分為115個綜治網格并配齊網格員,實現無縫隙全覆蓋。深化“五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充分發揮“李福生工作室”人民調解員的作用,及時有效預防化解各類矛盾糾紛。5年來,共調解矛盾糾紛387起,調解成功368起,調解成功率達95%以上;受理上級來信來訪轉交辦件343件,信訪回復率100%。投資320萬元規劃建設了200㎡的新城鎮社會治理指揮中心,聘請鐵騎輔警10名,通過智慧新城APP、綜治網格信息化平臺加強管控,確保了群體性事件“零”發生。健全掃黑除惡長效管理機制,深入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大力建設雪亮工程,營造和諧安寧的社會環境。
——五年來,我們心系民生,公共事業全面進步。緊緊圍繞“擴容”目標,大力推進鎮區路網建設,新增道路5.17公里,鋪設人行道板4.8萬平方米,瀝青罩面10.5萬平方米;新建水南橋,完成蓮塘村、南豐村進村道路改造升級;新建塘背上大橋,大余縣Y165新城至銅鑼灣公路新城橋(南豐橋)危橋重建工程竣工并正式通車。建設多功能文體中心及占地約1.2萬平米的農民休閑廣場;新建文旅融合的濱江公園;啟動新城第二小學建設;完成圩鎮沿街房屋立面整治、圩鎮綠化、背街小巷整治,對原農貿市場進行了標準化改造;新建鎮公立衛生院、敬老院孤兒部、高標準圖書館、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110KV變電站。加速推進農村房地一體確權登記工作,測繪宗地35914宗,發證11217本。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全鎮上下眾志成城,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各項制度,構筑起群防群控工作網絡,全鎮實現了“零感染、零擴散”目標。全面推進疫苗接種工作,筑牢人群免疫屏障,截止9月13日,已接種第一劑疫苗40384劑、第二劑疫苗37393劑。
各位代表、同志們,回顧過去的工作,我們收獲頗多,成績的取得,得益于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是全鎮上下奮力拼搏的結果,是社會各界關心和支持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鎮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同志們和廣大黨員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謝!
五年的發展實踐,飽含著奮斗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蘊含著深刻的啟示和寶貴的經驗。我們深刻體會到,推進新城鎮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必須堅持政治引領,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堅定不移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必須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大膽創新,始終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做到發展不松勁、不停步;必須堅持人民至上,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深入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樹立團結協作、干事創業的工作導向,營造風清氣正、昂揚向上的良好政治生態。這些經驗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力量源泉,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不斷完善!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必須看到,全鎮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對照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要求,發展不足、體量不大、質效不高、總體滯后的狀況仍然存在;對照營商環境標準,發展環境還不夠優化,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較多;對照群眾美好生活期盼,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民生保障、社會治理等方面仍有不少短板;對照作風建設要求,少數黨員干部還存在著思想僵化、擔當意識不強、進取精神不足、作風不實、推動落實不力等等。對此,我們務必高度重視,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實加以解決。
今后五年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任務
各位代表、同志們,今后五年是“十四五”規劃的奮戰五年,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關鍵五年,是實現我鎮加速推進工業升級發展,加快提升城鎮化質量的關鍵五年,也是鞏固拓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和新城鎮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五年,任務艱巨、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今后五年,我們的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及視察江西和贛州重要講話精神,主動適應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認真落實中央、省委、市委、縣委決策部署,堅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這條主線,加快建設五個基地(大灣區鎢及有色金屬材料和汽車配件產業基地、大灣區文旅康養基地、大灣區綠色食品供應基地、大灣區雙創孵化基地、大灣區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實現“六個主要目標”(在走好科技創新新長征上勇爭先、在建設現代產業新體系上勇爭先、在增進人民群眾福祉上勇爭先、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上求突破、在描繪全域美麗新畫卷上求突破、在構建改革開放新格局上求突破),奮力打造經濟實力更強勁、產業結構更優化、生態環境更和諧、文化事業更繁榮、城鄉環境更美麗的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的大余次中心。
——今后五年,在全面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上爭先進、創一流。持續深入打造“一心五區”產業格局(“一心”即以圩鎮構建全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發展商業、物流、服務業為主;“五區”即東片中草藥種植加工區、東南片工業區、南片蔬菜種植區、西片稻蝦養殖區、北片航空小鎮特色區),抓住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機遇,在產業結構優化、產業轉型升級上奮勇爭先。
(一)推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加快農業轉型升級。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嚴守耕地紅線,確保糧食安全,做大做強農業產業。通過王屋嶺、灌湖村中藥材種植基地、康萬家稻蝦養殖基地以及萬畝蔬菜長廊水南核心區等龍頭企業、種植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農業經營主體,加快“一村一品”產業規劃,加速主導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市場化建設,著力引進農產品加工企業,努力將新城建設成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生態農產品供應基地和贛州中心城區周邊最重要的蔬菜供應基地。
(二)推進工業產業結構優化,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加快傳統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在加快打造承接大灣區汽車配件產業基地上求突破,堅持招大引強,通過政策、服務傾斜,吸引更多汽車零配件上下游企業入駐新城工業園,力爭形成產業集群。
(三)推進文旅產業結構優化,加快旅游業轉型升級。充分發掘周屋村理學文化,持續完善周屋村鄉村旅游點,堅持打造“理學名宗,清蓮周屋”鄉村旅游品牌。持續建設集農產品種植、深加工、游客采摘園、游樂設施、游客休閑廣場等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示范基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持續加強水南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釋放鄉村旅游活力。
——今后五年,在全面推進深化改革上爭先進、創一流。聚焦改革重點、難點,縱深推動相關改革深化,健全與我鎮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相適應的機制體制,把市場活力和創造力充分釋放出來,在全面推進深化改革上奮勇爭先。
(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完善行政審批局和執法局職能,管好用好154項行政審批權限,持續推進“一次辦、網上辦”、“最多跑一次”便民服務措施,不斷提升政務服務平臺服務能力,進一步完善新城鎮行政審批中心建設,營造良好營商環境,不斷提升群眾和企業辦事的便捷度和滿意度。
(二)持續推進鄉村治理體系改革。大力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化“五治”融合。加強黨的領導,為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提供堅強政治保障;強化法治,深化農村法治宣傳教育,著力培養農村“法律明白人”,使村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實化德治,大力推行新時代文明實踐,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挖掘本地文化,弘揚善美鄉風,培育善美村民;深化自治,培育完善村組兩級法治體系。
(三)持續推進宅基地制度改革。穩慎推進試點工作,進一步厘清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之間的關系,探索完善宅基地分配、流轉、抵押、退出、使用、收益、審批、監管等制度,探索出一條“利用集約、布局合理、保障權益、管理高效”的農村宅基地管理新路子。
——今后五年,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爭先進、創一流。瞄準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標,以產業升級發展為重點、以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以培育文明鄉風為載體,以農民創收增收為目標,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實現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堅持“四個”不脫鉤,定期開展“兩不愁三保障”動態監測,因村因戶精準施策,確保不返貧。做大做強王屋嶺、灌湖村枳殼種植、水南村蔬菜瓜果種植、蓮塘村蔬菜種植、店孜里村稻蝦養殖等產業,持續做好新城賽博科技電子廠等10余家扶貧車間穩崗就業工作,搭建用工信息平臺,統籌鎮村兩級公益性崗位,為脫貧人口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平臺支撐。
(二)推動產業深度融合發展。以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為基礎,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提升農業綜合效益。緊緊圍繞特色產業,依托區位、交通優勢和資源稟賦,大力引進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延長農產品產業鏈。將農業產業與休閑采摘、健康養生、農事體驗等主題有機結合,切實提高農業農村經濟創新力和活力。
(三)持續實施美麗鄉村行動。全面改善農村居住條件,因地制宜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逐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推進房屋安全隱患整改,堅決修繕(拆除)C級、D級危房,按照贛南風貌統一規劃建設新型農村住房。引導各村(居)常態化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著力在垃圾處理、污水處理、溝渠整治上發力。積極開展道路隱患清理、肥水養魚清理,提升路環境、水環境質量,描繪“房齊、路凈、水清、岸綠、河暢”的美麗新農村畫卷。
(四)持續厚植文明鄉風土壤。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按照“有陣地、有制度、有隊伍、有活動”要求,健全鄉村文化服務體系。整合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充分利用文化廣場、村史館、祠堂、農家書屋等,通過水南村“時間銀行”以點帶面,輻射全鎮。深化移風易俗專項整治行動,鞏固綠色殯葬改革成果,大力推動村民自治組織建設,常態化開展“最美”家庭、清潔家庭、道德紅黑榜評選活動,建立道德約束體制,厲行節儉節約,反對大操大辦,樹立健康、積極、向上的文明鄉風。
——今后五年,在全面推進新型城鎮化上爭先進、創一流。落實鄉鎮三年行動決策部署,加快補齊鄉鎮短板,不斷提升鄉鎮建設管理水平,持續強化示范鎮建設,在全面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和打造新城樣板上奮勇爭先。
充分結合當前新城城鎮化格局,科學編制《新城鎮城鎮建設規范綱要(2021-2025)》,優化新城空間布局,提升城鎮功能和品質。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及城背路周邊新區建設,健全配套生活設施。加快推進塘背上大橋、濱江公園、文體中心、新城第二小學、110KV變電站、城鄉供水一體化管網等建設項目。加速推進桿線整治、圩鎮道路白改黑、323國道沿線立面整治、國道沿線快速充電設施等項目。
——今后五年,在全面提高民生福祉上爭先進、創一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強化民心工程,健全為民辦實事常態長效化機制,持續增強新城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全面推進民生福祉上奮勇爭先。
(一)全面提升社會保障品質。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全面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繼續推行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完善高齡老人養老津貼發放制度,提升五保供養水平。落實城鄉低保和社會救助制度,實行陽光操作,強化動態管理。鞏固完善新農合、新農保制度,確保參合、參保覆蓋率達98%以上。
(二)全面提升社會事業品質。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快推進新城第二小學建設,整合優質教育資源,鞏固提升義務教育及高中階段教育水平。常態化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及疫苗接種工作,共筑群體免疫屏障。推進天然氣管道鋪設工作,推動西氣東輸管線對接通氣。全面落實就業政策,切實抓好退役軍人、農民工、脫貧家庭、城鎮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加快推進文體中心、農民休閑廣場完善升級。規范管理各村農家書屋,滿足群眾文化需求,繁榮農村文化生活。
(三)全面提升生態環境品質。堅持“兩山”理念,迅速整改環保督察發現問題,全面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嚴格落實河長制工作責任制,禁止肥水養魚,加強限定可采區采砂管理。加強農業面源污染和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深入推進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加強水源地保護,積極配合開展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作。大力開展文明城鎮建設,圍繞創建衛生鄉鎮目標,突出城鄉環境衛生和容貌秩序兩個重點,加快營造清潔、整齊、優美、文明的城鄉環境,以高質量生態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后五年,在全面推進社會治理上爭先進、創一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和改進市域社會治理,不斷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在全面推進市域社會治理上奮勇爭先。
(一)全面推進平安建設體系。持續完善鎮綜治中心功能,全面升級村級綜治中心,整合村綜治、矛調、警務、網格化、治安巡防、中心戶長和治安信息員等資源和力量,常態化開展安全生產排查,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健全防災減災機制,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二)全面推進矛盾糾紛調處體系。建立“鎮綜治中心——村(居)委會——網格”貫通三級調處平臺,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對重大矛盾糾紛實行領導包案、督辦制;繼續實施矛盾糾紛調處“以獎代補”機制,持續強化矛盾糾紛和信訪積案化解。
(三)全面推進治安防控體系。堅持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常態化,保持對黑惡勢力違法犯罪的高壓態勢,堅決防范和打擊各類違法犯罪,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和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加大涉毒、涉賭、電信詐騙打擊力度,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新城。
——今后五年,在全面推進黨的建設上爭先進、創一流。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提高執政能力和工作效率,在深入推進“五型”政府建設上奮勇爭先。
(一)加強政治建設。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持續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大力弘揚蘇區精神和偉大建黨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堅持黨委領導,維護黨委權威,不折不扣落實上級工作部署。
(二)加強作風建設。持之以恒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健全改進作風長效機制,大力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風頑疾,精準施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著力解決群眾身邊的腐敗。加強黨性黨風黨紀教育,構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為新城社會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各位代表、同志們,新征程呼喚新使命,實現美好愿景,唯有勇往直前,不懈奮斗!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縣委、縣政府堅強領導下,同舟共濟,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加快推進新城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奮力譜寫革命老區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絢麗篇章!為建設實力、美麗、幸福、活力新城努力奮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