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
——在新城鎮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八次會議上的報告
(2025年3月25日)
一、2024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歷經艱辛和挑戰,充滿奮斗和收獲。一年來,在縣委、縣政府和鎮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鎮人大主席團的監督關心下,全鎮上下團結一心、攻堅克難,團結依靠全鎮人民,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全力以赴穩發展、促建設、惠民生、保安全,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項任務。
(一)產業發展提質升級。農業現代化邁出新步伐,創新推廣農業“大托管”模式,建成全縣首家全程機械化農事服務中心,提供種糧全過程服務,托管服務面積達5.3萬畝,新增稻蝦田3000畝,耕地利用率提升3%。 落實涉農補貼722萬元,惠及農戶5000余戶。村集體經濟持續壯大,23個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923.28萬元,同比增長16.87%。項目建設取得新突破,實施重點項目29個,竣工12個,投入水利建設資金222萬元,整治病險山塘28座。
(二)鄉村振興扎實推進。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新增防返貧監測對象614人,消除風險479人,發放產業獎補275.2萬元,教育補助164.28萬元,交通補貼61.1萬元,雨露計劃55萬元。深入推進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專項整治,713宗補辦手續和411宗拆除院墻通過省級驗收。嚴守耕地保護紅線,超目標完成758畝耕地流出永農整改任務。生態治理卓有成效,完成造林綠化1070畝、油茶新造林563.6畝,巡河達標率保持100%。整治各類環境問題25個,行政處罰13起,清退違規企業9家。
(三)民生保障堅實有力。始終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兜牢民生底線,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新增低保特困195人,發放救助資金1507萬元。開發公益性崗位337個,培育幫扶車間13家。公共服務持續優化,深化“四百雙提”,召開戶主會、政策宣講會等690余場,幫辦代辦事項200余項。推動鎮村教育促進會持續發展壯大,獎勵600余人發放獎金51.63萬元。舉辦群眾文化活動900余場,文明宣講覆蓋1萬余人次,村民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大幅提升。
(四)社會治理成效顯著。平安建設持續深化,構建三級調解網絡,實現“民轉刑”案件零發生,整改安全隱患1506處,新增充電設施168個。查處違規野外用火行為30余起。持續鞏固校園周邊安全,開展各類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提升配套設施,鋪設減速帶11條、護欄200余米。扎實做好防溺水、控輟保學和關心下一代工作,支持老齡、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工作,統籌做好統戰、民族、宗教、殘聯等各項工作。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一年的發展歷程,我們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縣委、縣政府的掌舵領航和深切關懷,離不開鎮黨委的堅強領導,更離不開全鎮人民的辛苦付出和團結奮斗。在此,我代表新城鎮人民政府向全鎮人民,向各位代表,向參與、支持和關心新城經濟社會發展的朋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對標先進,產業總體層次不高,尚未形成特色鮮明的產業鏈生態優勢;盤點家底,財源結構單一,防范化解債務任務繁重;著眼民需,群眾增收基礎不牢,城鄉發展不夠均衡;審視自身,部分干部本領恐慌、思維局限,攻堅克難能力不足,工作作風群眾還不滿意,等等。對此,我們將毫不回避、直面問題,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改進。
二、2025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五年過渡期的最后一年。全鎮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嚴格落實省委、市委、縣委全會精神,統籌發展和安全,穩定預期、激發活力,保持定力、篤行實干,堅定不移抓好2025年各項工作。
(一)鄉村振興攻堅行動
筑牢糧食安全根基。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政策,依托新城鎮萬畝育秧中心、農事服務中心等社會化服務主體,推廣全過程“大托管”模式,建成一批優質水稻種植示范基地。通過整合訂單種植基地資源,充分發揮農業社會化服務產業鏈優勢,逐步提高我鎮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夯實糧食安全“壓艙石”。
培育特色產業集群。重點推進“贛南早蝦雙季稻”提質擴面,持續舉辦龍蝦啤酒文化節,深化一二三產融合全面發展,推動集種養、加工、銷售全過程現代農業產業鏈形成,打造成為冬季小龍蝦鮮蝦重要供應地、“贛南早蝦雙季稻”技術輸出地,年內新增2000畝種養面積。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發展“林業大托管”新模式,探索林下經濟發展新路徑,重點推進2000畝崗梅種植基地建設。
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認真謀劃2025年銜接資金項目,全力盤活現有資源,重點圍繞贛南早蝦等優質產業配套一批產業項目,推進糧食產業加工基地、王屋嶺村二期標準廠房等重點項目建設,提升村集體“造血”功能,穩步壯大村集體經濟。持續完善圩鎮基礎設施,暢通城鎮“毛細血管”,打通斷頭路,解決“腸梗阻”。積極爭資爭項,整合各類資金逐步化債。充分發揮鎮級資產經濟效益,推進鎮文體中心項目招租事宜。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質增效,持續建設“四融一共”和美鄉村。
(二)民生福祉提升行動
鞏固脫貧成果。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常態化開展防返貧動態監測,構建責任清晰、銜接有序的保障體系,做到“應納盡納、應扶盡扶、應消盡消”。落實落細各項幫扶政策,以產業發展和穩崗就業為重要抓手,促進脫貧群眾持續穩定增收。持續落實“兩類重點對象”增收措施,努力實現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人均純收入“三個動態清零”。
優化公共服務。持續加大關注教育、醫療、就業、住房等民生熱點問題,關注關愛獨居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做好兜底保障、社會救助等工作。探索銀發經濟發展新路徑,實施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積極推進全民參保計劃,確保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險應保盡保。持續深化移風易俗行動,推進殯葬領域專項整治,鞏固綠色殯葬改革成果。
辦好民生實事。加大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圍繞“一老一小”,持續辦好“敬老節”、兒童節、龍蝦啤酒文化節、“村BA”、足球賽等群眾喜聞樂見活動。支持我鎮教育促進會發展壯大,深化獎教獎學,不斷為“一老一小”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三)提高社會治理行動
守牢安全底線。堅持抓穩定、保平安,扎實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落細落實安全生產十五條硬措施。依托智贛119平臺,建成新城鎮基層應急管理中心。加強村級企業、集聚區日常巡查,加大聯合執法力度,定期開展各類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常態化做好防汛抗旱、森林防滅火、企業安全生產、消防與燃氣安全等工作,堅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強化生態治理。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跟蹤督查好上級反饋環保等問題,堅持問題導向,加大對轄區內企業的日常巡查、執法力度,嚴格企業入駐審批。緊盯畜禽養殖污染、機制砂廠等環境違法行為,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整治,遏制秸稈焚燒等違規野外用火現象。嚴格落實河長制,狠抓章江流域污染源管控,確保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標。壓實壓緊鎮村、企業生態環保責任,提升全鎮生態環保意識。
深化平安建設。健全網格化治理體系,深入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和不穩定因素,做好重點時期重點人員管控工作,確保不發生赴京訪和惡性刑事案件。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打擊電詐等各類違法犯罪,確保新城大局穩定。積極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堅持和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深挖多元化解機制的好經驗、好做法,繼續打造特色調解品牌,有效推進我鎮信訪控增量、去存量。
(四)加強政府建設行動
強化政治引領。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不折不扣貫徹執行中央、省、市、縣及鎮黨委的各項決策部署,做到黨委有號令、政府有行動。
推進依法行政。始終把依法行政貫穿始終,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工作、解決問題,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決策程序。依法接受人大監督,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加強普法宣傳、政策解讀和學習培訓,加快落實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提升行政執法規范化水平。
錘煉過硬作風 。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把提高認識、改變作風、創造實績有機統一起來,真干、能干、敢干、實干,持續營造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持之以恒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馳而不息糾治“四風”。落實機關“過緊日子”要求,嚴控“三公”經費和一般性支出,從緊安排必要支出,勤儉辦一切事業。
各位代表,新征程呼喚新作為。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縣委、縣政府和鎮黨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全鎮人民,凝心聚力、真抓實干,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城篇章而努力奮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