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起“共協商” 解決民生“牢騷事”
——大余縣新城鎮協商議事會解決群眾通行難協商案例
“新城中學、新城鎮中學、新城鎮公辦幼兒園位于新城鎮國道323以南,總涵蓋約4200個學生,涉及全鎮群眾4萬8千多人。該路段總長約1300多米,由于路面破損狹小且路面坑洼不平,家長接送學生出行人流量大,學校上下學時期交通擁堵。雨天,路面積水無法及時排放,群眾經常要‘涉水’前行,對此‘牢騷’不斷。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保障群眾安全出行,這是我們今天要解決的問題。”
今年5月7日,一場圍繞“解決新城中學、新城鎮中學、公辦幼兒園等周邊路段通行難問題以及雨污處理問題”的專題協商會議在“贛事好商量”大余縣新城鎮協商議事室如期召開。
“ 新城中學、新城鎮中學、公辦幼兒園等周邊路網及雨污處理問題是長期以來周邊群眾最急難愁盼的問題,我建議聽取調研問卷中征詢到的群眾意見建議,采取擴寬修建路面、增加污水處理井的辦法解決這一個問題。同時在施工過程中要協調交警部門做好交通疏導工作,避免出現大面積長時間的交通擁堵情況。”縣政協委員李謙從專業的角度率先提議道。分管教育徐忠華委員自從換屆來到新城以來,對新城中學、新城鎮中學、公辦幼兒園等周邊路網的問題非常關注,他建議,“一定要嚴把建筑工程質量,建議新城中學、新城鎮中學、公辦幼兒園等周邊路網路段平整路基,鋪設水穩層,澆筑瀝青路面,這樣不僅便于機械化快速施工,抗壓性和拉伸性好,而且后期維護更為簡易,道路使用壽命更長。”李謙委員和徐忠華委員的提議得到在場人員的一致認可。在協商中,有交流與交鋒、有分歧與共鳴,特別是政協委員客觀、公正的第三方專業性、公信力強意見建議,讓議事人員消除了分歧,極大地促成了共識。
“要增加新城中學周邊的污水處理井,目前積水排泄不掉”,“最好把那幾所學校搬離,重新劃分校區”,“應該另開校門,避開擁堵路段。”群眾代表爭先發言,一吐為快。經過1個半小時的討論,參會代表們最終達成了共識。一致同意對新城中學、新城鎮中學、新城鎮公辦幼兒園等周邊路段、雨污處理,新增污水處理井拓寬和硬化道路,同時請求交管部門在出行高峰時期進行分流。協商議事會將討論結果呈報新城鎮黨委,新城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新城鎮中學附近道路事宜,經多次研究決定,就項目的項目設計和實施提出了明確的意見,要加強和相關部門的銜接。一個困擾老百姓幾個月出行難的“大問題”僅用一個來小時就得到有效解決。
“困擾我們這些群眾幾個月的煩心事,通過這種協商議事會,很快就得到了解決,大家一起坐下來,想辦法,提建議,共商共建解決問題。我覺得這種形式非常好,這種活動,我希望多搞幾次。”新城鎮協商議事群眾代表藍小鳳說道。
會后,新城鎮黨委帶頭,會同鎮自然資源所、執法隊、城管部門充分吸納協商議事成果,穩步推進新城中學、新城鎮中學、新城鎮公辦幼兒園等周邊路段建設。截至7月底,新城中學、新城鎮中學、新城鎮公辦幼兒園等周邊路段已經初步完工。
這次新城鎮“贛事好商量”協商議事會,通過協商民主的方式,發揮縣政協委員知識專業全面、實踐經驗豐富、為民情懷濃厚的特點,引導廣大群眾主動參與議題調研、協商、實施全過程,既減少了項目實施中遇到的阻力,又保障了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實現了群眾由“發牢騷”向“共協商”的轉變。
協商平臺:新城鎮“贛事好商量”協商議事會
協商時間:2022年5月7日
協商議題:新城中學、新城鎮中學、新城鎮公辦幼兒園等周邊路段通行難問題以及雨污處理問題。
召 集 人:廖程鵬(鎮黨委副書記、第一召集人),徐忠華(縣政協委員、副鎮長、第二召集人)
議題審批:議題經鎮黨委會議研究同意,并報縣推進基層協商民主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
協商主體:新城鎮協商議事會第一召集人廖程鵬召集16名議事代表參加協商議事會議,其中縣政協委員2名,縣人大代表1名,鎮部門負責人1名,企事業單位代表1名,群眾代表6名,利益相關方代表5名。
新城鎮“贛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典型案例圖片

商前調研:會前新城鎮協商議事會成員、部門代表在新城中學、新城鎮中學、新城鎮公辦幼兒園等周邊路段進行現場調研。

會議協商:2022年5月7日,召開新城鎮協商議事會第一次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