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大余縣第四小學(含青梅幼兒園)正式啟用,迎來首批學子。藍天之下,嶄新的教學樓大氣明亮,孩子們在寬闊的操場上奔跑嬉戲,教室里傳出瑯瑯書聲——這座位于城北片區的現代化教育新地標,是大余縣推動“在'家門口’上好學”民生愿景的生動實踐。
“原來小孩在第一小學上學,每天要穿越半個城區,路遠車多,尤其是雨天,學校周邊容易出現擁堵現象。”家住翰林天下小區的學生家長王曦說,這一度是城北片區很多家庭的共同困擾。“現在一出小區轉個彎就是學校,走路只要幾分鐘,安全又省心!”隨著第四小學的建成,周邊十多個小區被劃入學區范圍,讓不少孩子實現“家門口”上學。

大余縣第四小學鳥瞰圖。
新學校的啟用不僅優化了教育布局,更從源頭上減少了交通安全隱患。大余縣委教體工委委員謝先將介紹:“此前,城區小學多集中于街心花園一帶。隨著城北片區快速發展與人口增長,大量學生需跨區前往老城就學,帶來了明顯的交通安全壓力。”第四小學投入使用后,極大縮短了學生通學距離,校園周邊交通秩序也得到了顯著改善。
在學校硬件設施方面,第四小學體現出現代化、人性化的設計理念。教室內配備了智慧屏黑板、護眼燈具等,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有力支撐。“學校還將添置200張可躺式桌椅,方便需要午休的學生。”第四小學校長張新梁介紹。除了標準教室和多功能活動室,學校還建有環形塑膠跑道和室內運動區,充分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運動需求。
據了解,大余縣第四小學(含青梅幼兒園)占地面積2.77萬平方米,涵蓋教學樓、綜合樓、食堂及各類體育設施。小學部設有標準教室、美術教室等功能室70余間,招生規模達1260人;幼兒園(含托育)擁有標準教室、建構室等20余間,可容納300名幼兒,有效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供給。
第四小學的建成投入使用,是大余縣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關鍵舉措,標志著城區“六校聯動”新格局基本形成。近年來,大余縣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以優化教育網點布局為目標,通過科學劃分學區、持續擴容教育資源等途徑,讓更多家庭享受到教育改革發展帶來的實惠。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轉變,正在成為大余縣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溫暖實踐。(彭青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