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村村情簡介
團結村位于大余縣池江鎮的西北角,與盧屋、同心村接壤,距池江鎮政府所在地、鎮集市約2公里,距縣城24公里,轄9個自然村35個村民小組,共計1198戶3698人;共有8個黨小組,黨員58名(含預備黨員1名),其中女性黨員8名,村“兩委”干部7人;脫貧戶130戶402人,已于2020年底全部脫貧。全村耕地面積3103畝,山地面積4268畝,主要種植臍橙,油茶、杉樹等。人均純收入1萬多元。
地理環境:團結村所在的池江鎮地勢平坦開闊,境東南為低山丘陵,西北部為丘陵崗地,中部為小平原間有土丘,與新城鎮形成贛南第二大盆地,氣候溫和,土壤肥沃,水利資源豐富,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和區位優勢。
產業發展:以水稻、稻蝦、臍橙種植等產業為主,創新“黨建+合作社+致富帶頭人+農戶”發展模式。全村有25戶農戶種植臍橙共623畝,畝產達到3500斤以上,帶動脫貧戶36人,每戶每年大概可增收3500元。此外,團結村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稻蝦養殖成為村里的新興主導產業。村里利用豐富的水田資源,采用“稻蝦共作”生態養殖模式,在水稻田里養殖小龍蝦,實現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這種養殖模式不僅充分利用了土地和水資源,還減少了農藥和化肥的使用,提高了農產品的品質和安全性。
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團結村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修建了新的村民服務中心,打造了新的農村建設點 。2023及2024年,村里的曲潭橋和團口進行了重建,解決了周邊千余名群眾的出行問題,也為農產品運輸打通了快捷通道。2024年團結村團陂的完美竣工解決了團結村3千多畝的農田灌溉問題。
鄉村治理:實行網格化管理,按村小組劃分,村“兩委”干部擔任網格員,同時調動黨員、村小組長積極性,積極化解矛盾糾紛,加強安全生產檢查和自然災害防范等。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在扶貧干部的幫扶下,不少貧困戶實現了脫貧致富,如村民鐘壽生聯合其他種植戶成立了綠豐水稻專業合作社,種植面積從原來的十幾畝發展到六百余畝,還帶動附近貧困戶務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