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西省投入中央和省級福利彩票公益金總計48655萬元,用于支持民政等公益事業的發展。全省6000多個福彩銷售網點如同涓涓細流,將每一筆源自公眾指尖的善意轉化為公益的動能,撬動著鄉村的蛻變,提升了“一老一小”的幸福指數,成為贛鄱大地托舉民生福祉的溫暖力量。
福彩妙筆譜寫古村新韻
遠處青山如屏,村內馬頭墻錯落有致,徽饒古道穿村而過——漫步在景德鎮市浮梁縣瑤里鎮南泊村,一幅生動的山水畫卷徐徐鋪展。
距南泊村數公里外的瑤里古鎮風景區,是當地重要的旅游資源,也為南泊村發展鄉村旅游業創造了條件。2022年年底,曾在景德鎮經商的徐明林回到家鄉,將自家老宅改造為“瑤里溪棧”民宿。
“2025年正式營業以來,民宿的經營情況超出預期,平均入住率約70%,最高時達到滿房。”徐明林坦言,“這離不開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對村莊人居環境的改善。”
2024年,瑤里鎮獲得1100萬元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其中,600萬元用于南泊村、瑤里村的人居環境整治項目,500萬元投入瑤里鎮民宿產業發展項目。
在公益金的助力下,南泊村煥然一新——完成仿古街面及路面改造382米,新建護岸護坡100米,新建污水管網1028米,新建生態停車場及廣場1300平方米……此外,村口景觀打造、路燈安裝、宣傳欄設置、環境治理等項目也同步完成。
“最初創業時,河道周邊環境雜亂,基礎設施也不完善,心里確實沒底。”作為南泊村發展民宿的先行者,徐明林欣慰地表示,“現在,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環境越來越美,我對民宿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南泊村黨支部書記章志群告訴記者,村容村貌的提升和生活條件的改善讓村民看到了民宿產業的廣闊前景,目前,村內還有7家民宿正在建設中。
55歲的村民潘時好和兒媳自“瑤里溪棧”開業起便在這里負責做飯、保潔,日薪約100元。七八月份的旺季,兩人加起來能夠增收近萬元。“以前,要照顧家里的老人和孫女,沒時間外出打工。”潘時好說,“現在工作就在家門口,走路兩三分鐘就到,掙錢顧家兩不誤。”
這1100萬元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鋪就的不僅是平坦的道路,更是通往富裕的希望之路;不僅改造了村容村貌,更重塑了村民對家園的信心與歸屬感。一幅生機勃勃的鄉村振興新圖景,在這方青山綠水間鋪展開來。
公益暖流潤澤“一老一小”
7月31日上午10點,九江市湖口縣流泗鎮金山村“一老一小幸福院”響起悠揚的二胡聲。“村里不少爺爺奶奶會拉二胡、愛唱戲。自從幸福院建成,這里就成了他們的排練場。”幸福院工作人員說。
走進幸福院,多媒體放映室內正在開展老年人防詐騙知識宣講,旁邊的棋牌室里則是另一番熱鬧景象。“我常來這里打牌,老伴就在隔壁看電影。”73歲的村民鄧金寶笑著說,“過去和老伙計們打牌總沒有固定地方,現在好了,棋牌室有空調,夏天可涼快了!”
鄧金寶告訴記者,他的兒子在外打工,平日家中只有他和老伴,“真沒想到70多歲了還能過上這么舒心的日子。黨對咱老百姓的這份關懷,讓我特別感動!”
二樓的兒童活動室里,工作人員正帶著孩子們做游戲,歡聲笑語不斷。流泗鎮副鎮長董雯介紹:“孩子們放學后可以來這里看書,村里的退休教師可以為留守兒童輔導作業。”
這份“穩穩的幸福”源于福彩助力的改造提升。2024年,金山村投入150萬元將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升級為“一老一小幸福院”,其中有130萬元來自福利彩票公益金。如今,這里不僅有圖書室、學習室、活動室和各類運動器材,還購置了3000余冊圖書供村民閱讀。
“2022年以前,我們兒童福利院室內都是大白墻,一樓尤其潮濕,墻皮剝落嚴重。”曹老師是九江市兒童福利院的一名社工,同時也是院里孩子們的大姐姐。在兒童福利院成長起來的她,2015年大學畢業后毅然選擇回到這里工作。多年來,她見證了福利院的發展變遷。
2022年,在640余萬元福彩公益金的助力下,九江市兒童福利院對院內綜合樓加裝了消防噴淋系統,提升了整體消防安全水平;對兒童生活區墻面實施了軟包處理,不但有效防潮,還讓兒童的生活環境更加安全舒適。2025年,福利院還將依托300余萬元福彩公益金,對綜合樓副樓進行升級改造。(下轉3版)
(上接1版)
“自從開展類家庭養育模式后,我們觀察到,在這種模式下成長的孩子情感表達更豐富,自理能力和社會化程度也得到顯著提升。”曹老師介紹,九江市兒童福利院類家庭養育項目新組建了4個愛心家庭,但是目前的生活區域僅能滿足兩戶類家庭養育需求。綜合樓副樓改造項目完成后,預計將新增6戶類家庭生活區域,并配備完善的生活設施。
一股股暖流精準注入“一老一小”最需要關愛的領域。每一份關懷、每一處升級、每一個笑臉,都清晰印證著福彩公益金托舉民生的關鍵作用。
幸福食堂烹出民生溫度
走進九江市潯陽區甘棠街道南司社區幸福食堂,映入眼簾的是20多種葷素搭配、口味多樣的菜品——紅燒肉軟爛入味,清炒時蔬翠綠鮮亮,還有燉湯、蒸菜、地方特色小炒……
南司社區幸福食堂于2025年5月建成開業。“開業前,我們深入調研了周邊社區老人的用餐習慣,發現不少老人晚餐常以稀飯和剩菜對付。”食堂工作人員介紹,如今,幸福食堂已成為許多老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更好滿足老人需求,食堂不斷優化服務:夏日供應綠豆湯,晚間提供面條、水餃、餛飩等食物。自開業以來,食堂日均接待量穩定在120人次左右。
這份便捷與溫暖的背后,是福彩公益金的有力支撐。2024年,潯陽區積極爭取并投入福彩公益金292.5萬元,用于構建完善的助餐服務體系。其中,245萬元用于建設補助、47.5萬元用于運營補助。目前,全區已建成各類助餐網點(幸福食堂)25家,服務網絡基本覆蓋全區。
如何讓幸福食堂真正惠及最需要的老人?潯陽區探索出了一條普惠、精準的路徑。食堂普遍采用自助餐形式,按重量計價,形成梯度餐標。同時,對高齡老人給予精準補貼:70周歲及以上老人每天可享2元就餐補貼,80周歲及以上老人補貼標準則提高至4元。
為了實現精準補貼,食堂創新應用了人臉識別結算系統。老人只需在初次使用時完成信息錄入,此后每次就餐結算,系統都會自動識別身份并即時減免相應補貼金額,不僅極大方便了老人,也確保了福彩公益金的每一分錢都精準、高效地用在補貼對象身上。
“潯陽區常住人口約26萬,其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超過6萬。”潯陽區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況紫琴表示,“‘吃飯’這件看似平常的小事,其實是關系千家萬戶幸福感、獲得感的大事。”幸福食堂項目通過科學布局網點、優化服務模式、精準實施補貼,努力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吃上物美價廉、營養健康的暖心飯、安心飯。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在潯陽區,一處處名為“幸福食堂”的小小空間,正升騰著最樸素的民生溫度,踐行著“為社會造福、為生活添彩”的福彩使命。
福彩公益金始于公眾充滿文化趣味和生活期待的每一次參與,最終匯聚成滿足最迫切民生需求的堅實力量。
來源:中國民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