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縣城市管理局
關于2022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
中共大余縣委、大余縣人民政府:
為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法治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市、縣關于法治建設工作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縣委“156”工作思路,我局認真對照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點,緊密結合城市管理工作實際,積極推進依法治理,認真貫徹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工作,現將2022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匯報如下:
一、主要舉措和成效亮點
(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切實深化理論武裝。
根據縣委、縣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局把《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重要內容、《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綱要》、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法治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市、縣關于法治政府建設相關會議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和贛州的重要講話精神等內容列入黨組和干部職工學習計劃。召開黨組會議3次,把推進單位法治建設作為重要的任務來抓,積極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工作一把手負責制,將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與黨建工作統籌考慮,納入全局重要議事議程。組織專題學習培訓班,在大余縣委黨校舉辦了行政執法隊伍培訓班,全體干部職工集中參訓,分別邀請黨校、司法局相關負責同志進行授課,著力提升行政執法規范化水平。
(二)積極開展法治建設工作。
1.廣泛開展宣傳教育,著力提升法治能力。一是狠抓干部職工普法教育工作。認真落實年度法治工作計劃,深入開展法制教育宣傳和法治實踐,建立以案釋法制度,確定階段性宣傳教育主題,不斷創新法制教育宣傳形式,努力增強法制教育宣傳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二是緊緊圍繞“八五”普法,全面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積極組織開展“12.4”憲法日暨憲法宣傳周、“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題宣傳月等活動;充分利用宣傳單、微信公眾號、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加大城市管理法律法規宣傳力度,多次組織執法人員到世紀廣場等公共場所宣傳《贛州市城市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2022年,共發放宣傳資料5000余份,擺放展板10余塊,解答現場群眾咨詢130余次,切實增強廣大市民遵紀守法意識。三是持續開展市容環境綜合大整治行動,推進流動攤販、出店經營、違規設置戶外設施、違規占道、亂貼亂畫、亂倒亂扔垃圾、人行道亂停放、渣土運輸、道路污染、噪音污染、餐飲油煙污染等市容環境秩序專項整治,保障城市環境整潔、有序,2022年,累計出動執法人員2.7萬余人次,出動車輛4420余臺次;糾正店外占道、流動攤販、戶外廣告等違章行為1.8萬余起;發放文明養犬宣傳單800余份,抓捕流浪犬70余只;整治廣場舞等體育健身活動噪音擾民行為140余起,整治商業促銷噪音74起。整治二輪車亂停放、工程車“拋灑滴漏”等行為3520余輛次,行政處罰1248起,持續提升城市市容品質。
2.依法嚴格執法,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一是積極推進執法隊伍規范化建設,加大了法制學習培訓力度。我們還針對城市管理行政執法任務重、管理執法人員不足的特點,法制培訓一般采取以會代培方式組織法制學習,增強了執法人員的法治意識和執法水平,有效促進了隊員政治思想和執法業務的雙提高;二是規范執法主體,實現執法主體合法化。嚴禁未經法律法規授權或行政機關合法委托的協管員行使執法權,只有持有執法證件的人員才能執法,每宗案件必須指派2名以上執法人員執行。
3.規范執法行為,推進公正文明執法。我局積極踐行城市管理“721”工作法,堅持“剛性”法律、“柔性”執行的人性化執法理念,一是靈活運用說服教育、勸導示范、行政指導等“柔性執法”,建立實施“首微違法免于處罰”清單,對第一次違規行為且情節較輕的進行教育整改免于處罰,截至目前,累計共對首次輕微違法違規行為免于處罰326起。二是在執法中,強調依照法定程序“123”步驟執行,即亮證執法、表明身份、告知違法事實及依據,在處罰中,采取“一次提醒、二次警告、三次改正、四次處罰”的柔性執法方式。三是嚴格執行企業“安靜生產期”制度,在每月1-25日期間,不對企業開展行政執法檢查。
4.齊抓共管,助力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是認真辦理人大議案和政協提案。進行任務分工,明確責任單位、責任人、辦理時限、辦理程序和辦理要求,召開調度會、推進會,全力做好議案、提案辦理工作,接受人大、政協監督。2022年完成政協提案12件、人大建議6件,其中13件為我局主辦,答復均為十分滿意。二是多部門聯動,著力解決社會亂象。聯合交警部門開展“僵尸車”集中整治行動。對重點路段停放的滿身灰塵、長期占用道路的“僵尸車”,現場聯系車主,并下發《限期改正通知書》,通知車主3日內自行整改,及時駛離;針對停放已久、破損不堪,并且聯系不上車主的車輛,實施強制拖離清理,并現場采取拍照、錄像等方式固定“僵尸車”違法事實和證據。期間共出動執法人員60余人次,發放限期改正通知書94份,引導車主自行整改132輛,拖移6輛。
(三)開展“強基礎、轉作風、樹形象”專項行動
為切實有效推進城市精細化網格管理,我局開展“強轉樹”專項行動,多措并舉,落實到位,樹立城市管理執法隊伍新形象。一是堅持制度管人、管事,制定《隊容風紀管理規定》、《音像記錄設備配備使用管理監督規定》、《暫扣物品管理規定》、《工作人員績效考核獎懲辦法(試行)》等規章制度,并將規章制度整理成冊,形成了法規匯編、執法規范、管理規范手冊。建立日檢查、周通報、月考核、年總評制度,持之以恒地加強作風建設,不斷推進履職擔當,提高工作效能。二是以打造讓黨放心、人民滿意的模范機關為契機,推動城管執法規范化標準化制度化正規化建設,切實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組織全體干部職工開展了“增強素質提升形象,打造人民滿意城管”培訓活動。前往南方紅軍三年游擊戰爭紀念館開展主題教學活動,通過重溫革命先烈浴血奮戰的革命事跡和艱苦奮斗的革命歷程,進一步引導黨員干部學習革命前輩英勇奮斗和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開展隊列訓練,以練形象、練作風、練士氣為核心,以軍事隊列訓練的形式不斷強化規范意識和紀律意識,切實轉變工作作風,不斷提升隊伍形象。
(四)深化“城管進社區”。持續提升了社區市容環境質量,不斷強化了城管+社區升級聯動,建立了多方協同治理模式,推動城市管理違法違規行為第一時間發現,處置第一時間到位,影響第一時間消除,切實實現了把問題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防止了小問題引發大矛盾。2022年以來,與社區共同現場處理投訴舉報化解矛盾糾紛106起,清除亂堆亂放雜物230余處,制止亂搭亂建18起,勸導噪音擾民行為140余起,抓捕流浪犬65只。
(五)優化升級“地攤經濟”。一是適度放開夜宵攤點占道外擺。針對夜宵攤點制定了《夜宵攤點設置管理規范》,強化彈性管理,給夜間經濟發展松綁放行,允許具備條件的餐飲門店按照規定夜間在店外規范經營。截至目前,城區54家餐飲商戶簽訂了《文明規范經營承諾書》有了規范“合法”的夜間店外經營場所。二是在不影響市容、不妨礙交通秩序的前提下,對城區“小修小補”攤點進行摸排調研,認真研究討論,在綜合考慮市容、交通、位置等方面因素后,選擇了8個點位設置“小修小補”便民服務點,進一步規范了“小修小補”便民服務經營行為。
(六)開展用腳步丈量全城行動。制定《大余縣城市管理局關于開展用腳步丈量全城行動實施方案》,確定每月15日至16日集中開展“用腳步丈量全城”行動,將力量下到一線基層,讓成果惠及百姓,努力促進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轉變。由縣城管局領導班子帶隊,用腳步丈量全城,通過邊走、邊看、邊研究的形式,及時發現環境衛生保潔、市政設施維護、市容環境秩序、園林綠化養護等民生問題,解決市民關注的難點問題,做到問題在一線解決,作風在一線轉變,形象在一線樹立。
二、存在不足和原因
(一)執法隊伍業務水平有待提高。少部分執法人員業務水平不夠,在執法過程中利用法治思想解決問題的水平需要增強。
(二)開展法治建設工作與業務工作聯系還不夠緊密。在深入基層、企業和服務對象開展業務工作的同時,法治建設工作還需進一步加強。
三、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
(一)抓學習,爭當學法用法“排頭兵”。嚴格落實主要負責人作為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對2022年城市管理局法治建設工作進行全面部署,明確法治政府建設重點和工作目標,細化工作任務,明確工作職責,建立健全黨組中心組學法、法治培訓等學法制度,認真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確保政府法治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抓規范,夯實依法決策“壓艙石”。積極完善行政決策制度機制,切實做到重大行政決策經局黨組會議集體討論決定,確保決策科學,進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積極推進政務信息公開。認真實施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健全信息公開制度。對依法應當主動公開的信息,及時、準確、全面地向社會公開
(三)抓監督,筑牢主要責任“防火墻”。將各項任務責任人的履職情況納入年度綜合考評體系,將其作為考察使用干部、推薦干部的重要依據,同時,黨政主要負責人將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列入年終述職內容,自覺接受監督。
四、下一年度工作主要安排
(一)積極培養良好法治思維。常態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進法治機關建設,定期組織干部職工進行法律知識、專業知識培訓,做到人人懂法,切實提高執法隊伍工作水平,提升依法行政能力,為全局法治建設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二)切實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加大執法人員的培訓,做到工作和培訓兩手抓、兩不誤,針對性地開展培訓,突出實效。開展執法規范、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努力鍛造“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效率高”的過硬執法隊伍,提高執法辦案水平。
(三)深化城市管理法治宣傳。以“八五”普法規劃為重心,認真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豐富宣傳內容、拓寬宣傳渠道,創新宣傳載體,營造城市管理執法法治氛圍。
大余縣城市管理局
2022年12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