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縣融媒體中心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縣委工作總思路,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全力做好對內對外宣傳,多措并舉抓好媒體融合發展,為奮力建設更高層次實力活力美麗幸福大余、加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余提供了強有力的輿論支持。現將2024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2024年工作總結
一、以政治建設為統領,聚焦凝心鑄魂,提升思想政治凝聚力。始終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強化機關政治屬性,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通過集中學習、“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形式,認真學習貫徹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領導干部堅持以上率下、以點帶面,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以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進工作。今年以來,先后召開11次支委會、4次黨員大會,組織開展集中學習11次,黨紀學習教育專題學習4次,圓滿完成支部換屆選舉工作。結合實際學、帶著問題學,深入系統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重要論述。嚴格落實組織生活制度,充分發揮黨內政治生活“熔爐”作用,積極打造黨建品牌——“四力”余融先鋒,組織黨員干部先后開展“廣電服務惠民月志愿服務”“2024年越野e族江西大余森林英雄會集中宣傳報道”“2024大余森勇毅徑馬拉松越野賽活動宣傳報道”等主題黨日活動3次,黨員承諾踐諾事項38項,推動與“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有機融合。堅持重溫入黨誓詞、黨員干部到社區報到、黨員過“政治生日”等政治儀式,增強黨員榮譽感責任感。召開了黨風廉政建設專題學習會、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專題部署會。結合黨紀學習教育工作安排,堅持黨員領導干部帶頭講黨課制度,黨員領導干部上專題黨課9次,其中廉政黨課4次,紀律黨課2次,前往八一南昌起義大余整編司令部舊址、南安府衙、大余縣博物館現場教學3次,促使黨員干部不斷增強宗旨意識,改進工作作風,提升服務效能。
二、緊扣中心工作,把握輿論導向,提升融合宣傳成效。抓牢對外宣傳。加大主攻大報大臺大網力度,累計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稿12條,中央黨報上稿19條;江西廣播電視臺上稿73條,江西日報上稿85條;贛州廣播電視臺上稿486條,贛南日報上稿198條;學習強國總平臺上稿13條,省平臺上稿88條。《江西贛州大余縣梅關古道:崎嶇越梅關梅香延千載(古道春秋)》《尋味中國|此地最相思探尋<牡丹亭>中的南安府》等一批正能量稿件在人民日報等中央級媒體刊發。抓穩對內宣傳。播出大余新聞2689條,新開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攻堅克難大抓落實”“余鏈愈強”“新時代贛鄱先鋒”等專欄8個。抓活新媒體宣傳。新媒體平臺累計推送稿件2.6萬余篇(條),總閱讀量達2.1億次,粉絲量突破120萬,原創短視頻180件,其中《巴黎殘奧會江西再添一枚獎牌大余姑娘鄧雪梅,摘得女子舉重86公斤以上級銀牌》《一家三代人,堅持守護無名紅軍墓40年》”等10萬+作品10余件。抓優精品制作。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和提升大余知名度美譽度目標,策劃制作了近百部有創意、有深度的宣傳片、專題片,如:世界最佳旅游鄉村申報片《大龍村:心靈原鄉奢野鄉村》、紅培宣傳片《紅大余永青春》、“五洲客家音梅關古道情”學術交流會主題宣傳片《梅關古道情》等,辦精辦活《健康大余》《跟著詩詞游梅嶺》《紅色大余薈》等精品欄目,全面提升融媒創作影響力。重抓參選參評。2024年以來,原創公益廣告《心中的赤土》入選國家廣電總局2023年度廣播電視公益廣告扶持項目;情景短劇《馬大爺掃“碼”記》獲評“醫保好聲音”全國縣區級一等獎;通訊《一場跨越半個多世紀的追尋》分獲第31屆江西新聞獎三等獎和第26屆江西報刊網絡新聞獎二等獎;豎視頻《一家三代人堅持守護無名紅軍墓40年》獲江西省市縣融媒體優秀作品征集活動一等獎,還有3件分獲二、三等獎;7件作品獲2023年度贛州市廣播電視獎。
三、立足技術升級,確保播出安全,為全媒體新平臺提供技術支撐。穩定推進廣播電視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國家級試點工作。大力爭取資金支持。爭取15萬元的縣級廣播電視節目公共覆蓋項目建設運維費和50萬元縣級廣播電視設備采購維修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制定并實施了縣級廣播電視節目無線數字化覆蓋工程改造和采編播系統高清化升級改造方案。大力引進優質視聽節目。在國家廣電總局關心支持下,先后協調國內各大影視傳媒公司捐贈了《去有風的地方》《大道薪火》《鯤鵬擊浪》《追光的日子》等12部電視劇和24部優秀視聽節目,讓縣級廣播電視平臺不斷出新出彩。嚴格把好節目審查關。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嚴格執行審片責任制,對所有平臺的播出節目和廣告一律落實三審制,對不符合要求的節目堅決不制作、不播出。同時,強化機房值班值守,不定期檢測播出設備和信號源,每月落實巡查卵嶺和玉枕山發射站點,今年以來未發生安全播出事故。
四、積極探索推進媒體融合改革,對標對表抓實其他中心工作。深化“新聞+政務服務商務”和“兩中心一平臺”融合改革工作,做好全國廣播電視基本公共服務縣級標準化試點工作。完成鎢都云APP的迭代升級方案,升級積分商城、融媒商圈、求職創業、問政大余、文明實踐等功能,形成了以“鎢都云”APP為主體、“兩微一抖”為補充的融媒矩陣,通過全媒體統籌調度,首發本地新聞、資訊、圖文及視頻,形成“新媒體首發、全媒體跟進”的傳播機制,各媒體平臺的粉絲量和日活量顯著提升。完成了玉枕山發射臺、卵嶺發射站的發射系統和單頻網改造。優化節目內容資源配置,加強紅色文化、歷史文化、少兒精品、農業農村、地方戲曲品牌欄目建設,推出了《問政大余》《三農天地》《應急在線》《大余少年說》《春風送崗暖心就業》《住房公積金政策宣傳》等更多富有本地特色的優質節目。其中《問政大余》欄目累計收到群眾投訴建議658件,已辦結658件,群眾滿意率達95%以上。常態化組織開展保文鞏衛、鄉村振興、新時代文明實踐、深化改革、信訪維穩等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