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縣博物館獲評國家二級博物館
8月23日,第十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以下簡稱“博博會”)開幕式在敕勒川國際會展中心舉行,開幕式上,中國博物館協會公布了第五批國家二、三級博物館名單。
現在就帶大家走進南安歷史文化園
感受大余千年歷史文化
大余縣博物館
大余縣博物館成立于上世紀七十年代,原名大余革命歷史紀念館, 1981年更名為大余縣博物館,是一座經國家文物局審批備案,集文物收藏、歷史研究、社會教育、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 2008年開始享受中央免費開放政策,現為江西省博物館協會理事單位。大余縣博物館館藏文物和藏品2800余件/套, 10000多件。品種豐富、數量眾多,現有基本陳列展4個,分別為“絲路通衢卓越千秋——大庾嶺梅關古驛道歷史與文化陳列展”、“尋夢牡丹亭——牡丹亭歷史文化陳列展”、“庾嶺南來第一州——南安府歷史文化陳列展” 、 “烽火歲月——大余縣革命簡史陳列展” 。基本復原陳列展3個,另外還有18個臨時展。現有一館三址,占地面積共計16000平方米, 展廳面積5600平方米。
大余縣博物館通過文物陳展,讓觀眾記得歷史滄桑,看得見歲月印痕,護得住文化根脈,讓大余的文化遺產煥發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牡丹亭文化陳列館
作為縣博物館分館,牡丹亭文化陳列館位于中國牡丹亭文化園內,展廳面積2000平方米。展覽圍繞“至情至愛”的主題,以內容豐富的圖文展板和情境交融的場景復原,全面生動地展示了南安及《牡丹亭》的歷史淵源。整個展覽以情源、情鑄、情夢、情深四個部分來展示,用多幅園林景觀油畫,數十個人物臘像以及3個大型LED顯示屏, 展示出《牡丹亭》中“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的意境,為湯顯祖筆下純美愛情故事的起源、發生、發展、結局以及傳播與影響,營造了沉浸式的體驗環境,讓觀眾置身其中,與故事主人公惺惺相惜,進行良好的角色體驗與互換,從而感受和堅定自己的愛情觀、事業觀。
該展覽深受普通市民特別是青年男女的喜愛,是目前大余縣博物館所有展覽中參觀流量最高的展覽,且被評為了2022年全國最受歡迎公共文化空間,成為全國TOP50榜單之一。
南安府衙
南安府歷史文化陳列館位于南安府衙項目內。 南安府衙是以明嘉靖十五年《南安府志》為藍本打造建成的,擁有1條中軸線、 21棟仿明建筑,展現了明代中晚期南安府衙的建制和風貌。府衙內設南安府歷史文化陳列展,該展由8個多媒體互動藝術場景、 2500平方米展覽面積、 100多件文物、 60多幅名家楹聯和石刻書法作品組成。
展覽分為七個部分,分別展示了南安的疆域、 南安的經貿、 南安的官員、 南安的先賢、 南安的文教、南安的外交等方面內容,充分展示了南安一府四縣近千年的歷史脈絡和歷史遺存,凸顯了南安府在贛州乃至在全國歷史文化中的核心地位與作用。 千年南安府,人杰地又靈,穿越千年煙雨,南安未來可期。
南安歷史文化園
南安歷史文化園位于南安鎮水口寺路章江兩岸,規劃面積1000 余畝,規劃目標為國家4A級景區。分為南安府衙區、古商街區、水上游樂區、道源書院區、千年古道區、牡丹亭文化區六個片區, 現為江西大余章水國家濕地公園。
大余縣博物館位于南安歷史文化園景區內,現有—館三址” ,包括梅關古驛道專題館、牡丹亭文化專題館、南安府衙專題館,場館面積達16000平米。三個場館分別展示了大余10000年的文化史、5000年的文明史、1000年的南安府建制史、500年的牡丹亭戲曲史、100年的鎢業開采史、28年的大余革命史,是“讀懂大余 了解中國”,全面系統開展國學研學的綜合性基地。
南安歷史文化集園山水、歷史、人文為—體,包含“關 山 亭 寺 院 江 塔 路 橋 碑”等十大歷史人文景觀,集中展現了古代“獅象把水口 雙塔鎖章江" 的南安印象,以及“理學宗源 絲路樞紐" 的歷史人文品牌。
最后
歡迎大家來到江西大余南安歷史文化園
休閑娛樂、觀光研學
體驗一段別開生面的古郡風情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