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热在线国产精品,野外少妇xxxxxxxxx79,9ⅰ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關懷版 無障礙 無障礙

您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 > 部門信息公開目錄 > 大余生態環境局 > 政務服務

大余縣隆盛礦業有限公司污染防治及生態修復典型經驗做法

訪問量:


大余縣隆盛礦業有限公司位于大余縣城北西方向320°方向,直線距離17.5km,地理坐標:東經:114°1123″~114°1500″,北緯25°2908″~25°2945″,隸屬大余縣浮江鄉管轄。洪水寨鎢礦始發現于1910年,1918年地表開始零星人工挖采,至20世紀60年代初期采開始小規模開采。曾隸屬于冶金工業部西華山鎢礦、蕩坪鎢礦管轄,后為縣屬企業大余縣鎢礦管轄。2003年通過公開拍賣該采礦權,轉制成為股份合作制企業。目前礦山狀態為:延續辦理中,停產。該礦山在過去百年的生產開采過程中,地表大范圍的無序民采,亂采濫挖,形成的廢石隨地堆放,占用林地,破壞植被,礦坑污染水自流排放,影響附近河流水質。礦山的開采已造成大面積的地表景觀損毀、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對礦區周邊居民生活環境質量構成了威脅。

202012月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大余縣區域內鎢礦開采導致環境污染明顯,群眾反映強烈。大余縣隆盛礦業有限公司入河排污口鋅濃度為6.1毫克/采礦作業帶來大面積生態破壞,但礦山生態修復推進不力”問題后,大余縣委、縣政府始終把突出問題整改作為“一把手工程”推進,嚴格按照“不僅看表態、更要看行動、最終看效果”的要求,加強專業技術把關力度,堅持做方案與做項目同步,積極推進礦山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等生態環境整治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一、高位推動,堅決攻堅克難

行動上突出一個“快”字。針對披露的隆盛礦業相關問題,縣委、縣政府迅速召開調度會,在20201228日,研究了《2020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我縣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余辦字〔2020103號),明確了分工,細化了措施。責任上突出一個“實”字。成立由縣委書記、縣長為組長,分管副縣長為副組長,大余生態環境局、縣自然資源局、縣林業局、縣應急管理局、縣水保局、縣交通運輸局、縣公安局、浮江鄉等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專項整改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整改措施、明確整改期限,壓實整改責任。作風上突出一個“硬”字。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高度重視,作為我縣生態環保工作重中之重來抓,直面矛盾、動真碰硬,尤其是針對生態修復任務重、難度高等問題,主要領導一線指揮,高站位、實舉措、強督導、抓落實,全力以赴推進問題整改工作,守護一片綠水青山。

二、完成政治任務,兌現整改承諾

在省、市的正確指導下,我縣與隆盛礦業有限公司形成整改合力,密切配合、科學調度,搶晴天、戰雨天,經過10個月的努力,入河排污口超標問題得到解決,生態修復進展順利。

針對隆盛礦業有限公司入河排污口總鋅濃度為6.1毫克/升問題。一是以零容忍的態度,依法嚴厲打擊超標排污行為。縣生態環境部門嚴格執法,對隆盛礦業有限公司廢水超標排放行為進行立案查處,處罰款10萬元。同時,責令隆盛礦業有限公司立即研究制定詳細的整改措施,對污水超標排放問題進行整治,對礦區周邊環境開展整治,廢石、尾砂、尾礦集中堆放,并采用圍擋和覆蓋等臨時措施處理。二是嚴格按照“精準治污、科學治污”要求,深度處理超標廢水。突出科學治污,該公司委托第三方專業咨詢單位對現場情況進行了詳細踏勘并提出了整改方案,投資300余萬元對重金屬污水處理設施進行升級改造確保生產廢水穩定達標排放。截至目前,污泥濃縮罐、帶式壓濾機、斜板沉淀池、混凝池、沙濾罐、自動加藥罐等環保處理設施設備已全部安裝建設到位,運行穩定。同時,優化雨水導排系統,做好雨污分流措施,采取埋設涵管和砌截洪溝的方式將山雨水排出,做到山雨水不進入廢水處理池。三是加強外排廢水監測,對外排廢水實施“線上”常態化監管、“線下”不定期抽查。20215月起每月不定期對出水水樣進行采樣檢測,各項監測指標正常,未發現超標現象。其中,2021109日最近一次采樣檢測結果顯示,大余縣隆盛礦業有限公司洪水寨坑口入河口、排污口、沉淀池內水樣總鋅濃度分別為0.40mg/L0.39mg/L0.36mg/L,遠低于《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一級排放標準規定2.0mg/L的排放限值,總鋅等污染物排放濃度總體上處于較低的水平。目前該公司水質自動在線監測設備已安裝調試完成,并與縣級環保監控平臺聯網。通過一系列整改措施,該礦山企業廢水深度處理系統實現了持續穩定運行,污染物排放在線數據、現場監測數據均達標,并且污染物濃度整體處在較低水平。

針對采礦作業帶來大面積生態破壞,礦區生態修復推進不力問題。一是細致深入調查,科學制定方案。為切實推進礦山生態修復工作,組織專業技術隊伍赴現場進行實地調查,收集有關資料,對礦區范圍內的自然環境、生態環境、社會經濟環境等進行了全面調查。同時組織了市水保、生態環境、地質、生態修復等方面專家,對礦山生態修復工作“把脈”,在收集資料和現場調查的基礎上,結合礦區生態環境現狀,對大余縣洪水寨坑口鎢礦區生態環境現狀進行分析、存在的環境問題進行識別和對生態環境預測的基礎上,編制完成《江西省大余縣洪水寨坑口鎢礦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方案》。現規劃三年期間完成修復,其中,2021年清理歷史遺留廢石堆34(面積共88.56畝)并完成復綠,裸露邊坡(34.67畝)廢石清運完成計劃修復面積的49%,對地面塌陷區(面積74.14畝)周圍布設鐵絲網,完成護欄管護工程;2022-2023年清理歷史遺留廢石堆12(面積共127.44畝)并完成復綠,100%完成計劃修復面積。二是堅持系統修復,推進綜合治理。根據生態修復方案設計要求,制定施工進度表、實行掛圖作戰等方式,加快問題整改。礦山推進生態修復進程中,堅持按照“系統性修復、整體性保護、綜合性治理”的理念,從區內損毀的實際情況出發,對損毀區塊進行現狀調查、修復治理技術和投入資金等方面全面研究評價,根據損毀程度、修復治理難易程度、功能使用期限、緊急情況,循序漸進修復治理,堅持將恢復地貌、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消除地質災害隱患等多個目標有機結合起來,發揮綜合治理效益,主要做法有:山上采取削坡放階減載、客運土壤、掛網覆毯、鋪設生態截排水溝等工程措施,解決山體滑坡、泥石滾落等地質災害安全問題,再通過喬灌混交、噴播混合草籽等生物措施和噴灑土壤改良劑的方法,加速植被恢復,快速為損毀區域蓋上能涵養水土的“綠被子”,有效促進山頂生態系統修復。

通過治理,消除區域內地質災害隱患及水土流失,預計本年度恢復生態功能區面積88余畝,2023年以前恢復生態功能區面積215余畝,礦山非生產區域林草覆蓋率達90%,促進礦山生態系統功能已逐步恢復,周邊百姓的生產生活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三、建立長效機制,鞏固整改成效

大余縣的鎢礦資源曾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在近百年開采歷史中,由于長期超負荷開采,尤其是早期開采中,缺乏環境保護意識和措施,環境保護未被重視,礦山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留下采空塌陷、廢石堆、水土流失等大量歷史遺留問題。但根據現行政策,因損毀區域仍在各礦山采礦權范圍內,歷史遺留廢石堆仍認定為生產礦山損毀,在申請中央治理資金補助、探索利用市場化機制實施礦山生態修復工程遇到政策瓶頸,導致部分工作無法順利開展。我縣堅決扛起政治責任,積極探索,推動礦山治理模式轉型,補齊礦山治理資金短板,通過治理,項目區地質災害得到有效控制,防災減災能力進一步提升,推進“生態傷疤”向“綠水青山”“金山銀山”的有效轉變。

一是高標準配備的環保整改辦。由縣領導兼任整改辦主任,并從各鄉鎮、各部門抽調14名精干力量組建整改工作專班,分鄉鎮、分行業進行督導,采取通報、電視臺曝光等方式,傳導整改壓力。形成工作專班對隆盛礦業有限公司進行專項督導,每周報送進度。二是建立了縣領導聯掛礦山制度。縣四套班子領導每人聯掛一個礦山,由縣領導組織相關單位進行調度,圍繞生態修復、揚塵治理、排污等生態環保問題開展工作,形成了工作合力。三是突出科學治理。定期組織專家和技術人員成立督導檢查組,進行現場指導和評估,做到科學規劃,合理施工,確保各地保質保量完成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治理任務。四是加強維護管控機制。對已完成治理的廢棄露天礦山,進行有效管護維護和采取封育措施,對局部未成活的植被進行補種和維護。五是加強宣傳教育。在整改實施區域,開展宣傳教育活動,通過高密度的進企業,進一步提高礦山從業人員的生態環保意識,提高當地群眾生態環境保護意識,避免修復工程遭到人為破壞,保障生態修復成果。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沈阳市| 临洮县| 勐海县| 吉木乃县| 平昌县| 烟台市| 克什克腾旗| 手机| 榕江县| 南和县| 江油市| 兴化市| 高雄市| 信宜市| 丹东市| 富顺县| 专栏| 松桃| 塔城市| 新民市| 定南县| 中方县| 伊吾县| 丹巴县| 隆尧县| 通辽市| 阿克| 大新县| 双峰县| 廊坊市| 河西区| 江油市| 方正县| 屯留县| 平原县| 平乡县| 丰顺县| 绿春县| 徐汇区| 邻水| 石景山区| 外汇| 玛纳斯县| 阳原县| 曲麻莱县| 综艺| 黔西县| 北京市| 来宾市| 察雅县| 临清市| 喀喇沁旗| 彰化市| 孟州市| 永新县| 沙湾县| 新乡县| 峨边| 南安市| 巴楚县| 景德镇市| 剑川县| 甘德县| 锡林浩特市| 冷水江市| 达州市| 蓬溪县| 渝中区| 怀仁县| 沽源县| 吐鲁番市| 成都市| 桂林市| 花莲市| 兴文县| 康平县| 华安县| 台中市| 望都县| 蕲春县| 丘北县| 抚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