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余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面落實縣《政府工作報告》目標任務,聚焦“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優軍服務保障、文體服務保障”九大領域,不斷提升全縣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與滿意度。
幼有所育領域
西門幼兒園、江臨天下小區幼兒園、石橋下小區幼兒園等五所公辦園順利開園,藍天實驗幼兒園實行公辦招生,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3所。推動幼兒園延伸舉辦托班,全縣現有托育機構19家,托位總數1285個,每千人口托位數4.79個。其中普惠托育機構18家,普惠性托位數1205個,占總托位數的93.77%。
學有所教領域
入選首批全省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縣職業中專獲評全省A檔中職學校,新(改、擴)建中小學校78所,建成大余中學新校區、縣第四小學、新城鎮第二小學、青梅幼兒園、縣職業教育公共培訓基地,教育網點布局不斷完善。教學質量穩居全市前列,高考上線人數連年攀升,近三年考取清北生達5人。
勞有所得領域
建設了34個“5+2就業之家”,今年以來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活動45場,累計為全縣380余家企業等市場主體共發布招聘信息2萬余條,帶動就業2000余人。公益性崗位安置2170人;發放交通補貼187.87萬元;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38億元,帶動就業7450余人;完成職業技能培訓838人次。將惠企政策送到企業“廠門口”,現已形成城區15分鐘、鄉鎮15公里的就業服務圈。
病有所醫領域
穩步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建成縣中醫院、縣人民醫院新院區、縣醫養中心、縣婦幼保健院、縣第三醫院、縣疾控中心,縣總醫院開啟“一院三區十一分院”新格局,大余獲評全市衛生應急醫療救援先進縣、兒童營養改善項目先進縣。
老有所養領域
建成“一老一小幸福院”、城市老年助餐點各5個,全民健身中心、新城公辦養老服務中心、公辦殯儀館建成啟用。城市日間照料中心、鄉鎮級農村養老服務站點建設實現全覆蓋。嚴格落實社會保障職責,全縣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18.71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達2.79萬人。
住有所居領域
扎實推進13個老舊小區改造,惠及居民1635戶。發放城鎮公共租賃住房租賃補貼719戶1683人次,為377戶城鎮住房困難家庭實物配租公共租賃住房,為44戶人才定向配租人才住房,保障各類群眾住房需求。完成25個小區消防安全隱患整改,筑牢群眾安居防線。
弱有所扶領域
扎實做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金每月按時足額發放,逐年提高社會救助保障標準。為80戶困難殘疾人家庭實施無障礙改造;落實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福利政策,196名孤棄兒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獲保障,80名殘疾兒童獲基本康復訓練、輔助器具適配等救助。
優軍服務保障領域
按時足額發放各類優撫資金559.88萬元,惠及優撫對象1498人。全面實施退役軍人“三免四減半”就醫優惠政策,為400余名重點對象完成免費體檢,對全縣各類重點優撫對象實施優撫醫療補助,共計補助2372人次72.77萬元。為16名在部隊榮立三等功以上及145名獲評“四有”優秀士兵的現役軍人家庭送去喜報與獎勵金。建立優撫對象動態核查機制,為1421名對象資格確認,實現“應保盡保、精準施保”。
文體服務保障領域
南方紅軍三年游擊戰爭紀念館、縣博物館獲評國家二級館,南安府衙實行免費開放,縣圖書館搬遷現已基本完成,18個圖書館分館構筑“15分鐘閱讀圈”,培育文化公共服務人員超百人,新增4名市級非遺傳承人,“書香南安悅讀名城”全民閱讀超5萬人次參與,文化“三下鄉”活動惠及3萬群眾,《古風茶韻》摘得“中國戲曲小梅花”稱號,《選對健康》等央視綜藝在余拍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