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紅軍三年游擊戰爭紀念館開館
目前場館陳展工作完成
7月30日將正式開館

南方紅軍三年游擊戰爭紀念館是全國首家系統梳理記載和全面展示南方八省十五個游擊區三年艱苦斗爭歷史的紀念館,也是集紅色教育、研究展示、典藏保護、研學旅游等多維合一、創新化、現代化的紅色紀念館。

紀念館位于大余縣黃龍鎮,園區總占地面積210畝,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總投資3億元。高標準投資建設了紀念館主館、紅色文化街、梅嶺三章干部學院、戰爭體驗區、紅色故事園、紅色文化表演區等相關設施。

2021年5月,中央宣傳部、國家文物局聯合推介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覽”之一。今年7月,被列入江西省第六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紀念館主館共分三層,整座建筑以“革命的曲折之路與光明之路”為設計理念,從一樓至三樓,層層收縮抬升,以步行坡道連接貫通,全過程、全景式、史詩般的展現那一段崢嶸歲月。

在紀念館一樓序廳,設置了以中國工農紅軍軍旗為主雕塑的大型浮雕,巨型紅旗破山而出,迎風招展,高高飄揚,氣勢如虹;紅旗寬40米、高13米、面積520平方米,是目前中國革命史展館中室內面積最大的一面紅旗。這面紅旗是信念信仰的象征,是浴血堅持的象征,是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象征,更是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象征。

陳展以三年游擊戰爭的主要戰斗歷程為軸,以十五個游擊區的主要歷史事件為塊,全面展示了南方八省十五個游擊區情況。共分為序廳,“紅軍主力長征,蘇區軍民堅持斗爭”“原中央蘇區各游擊區的形成與堅持”“原閩浙贛、湘贛、湘鄂贛蘇區各游擊區的形成與堅持”“原鄂豫皖蘇區和閩東、閩中、瓊崖等游擊區的形成與堅持”“八省健兒匯抗日鐵流”“功勛卓著,精神永存”等六個部分以及尾廳組成。

因這段歷史留下的史料和革命文物極其稀少,為了使展覽內容準確、翔實、豐富,專門派出了文物征集小組,與沿途的宣傳、黨史、新四軍研究會等64個部門取得聯系,自2020年9月起赴九省十五個游擊區征集文物文獻史料,歷時40余天,行程1.2萬公里,最北到了河南省確山縣,最南到了海南省定安縣,共考察學習了各類紀念館(園)、烈士陵園、革命遺址60余處,征集到歷史照片和文照4000多幀,書籍300多冊。

其中,不乏許多珍貴的、具有歷史意義的文物原件,如:安徽省休寧縣黨史辦珍藏的《蘇維埃政府為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宣言》、浙江平陽縣黨史辦珍藏的粟裕手稿《游擊戰術講授提綱》等。

紀念館將展板融入了山體展墻的做法,靈活運用VR互動、3D投影、多媒體場景、微縮景觀、視頻動漫等陳展手段,營造一個可視、可聽、可互動的步入式場景。

精神演繹廳則是采用多種藝術形式秀場,通過高科技手段與多種藝術表現相結合的形式來講述南方紅軍三年游擊戰爭的革命精神,劇中有雕塑、音樂、舞蹈、朗誦、光影五維藝術的統合,在英雄贊歌與傾情講述中,向觀眾演繹南方紅軍三年游擊戰爭的感人故事,展現革命精神。
快和你的小伙伴相約去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