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國家廣電總局、中國科學院傾力對口支援下,大余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迎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為主線,全面落實中央、省、市決策部署,加快建設“五個基地”,實現“六個主要目標”,全縣各項事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一是經濟運行總體平穩。2022年,全縣主要經濟指標穩中有進、穩中向好,12個主要經濟指標中,8個高于全省平均增速、6個高于全市平均增速。其中:全年GDP增長5.3%,全市排名第9;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7%,全市排名第1、全省第2,創下有工業統計以來最好記錄。榮獲2021年度全省利用外資先進縣、2021年度江西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先進縣,全市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工業倍增升級先進縣、開放型經濟工作先進縣、旅游產業發展先進縣等榮譽稱號。
二是工業發展勢頭強勁。2022年工業指標穩居全市第一方陣,工業增加值、規上營收、利潤總額、工業稅收、工業固投保持兩位數同比增長;新增工業規上企業18家,全市排名第3;數字經濟“一號發展工程”核心產業企業營收增速,全市排名第1。2023年1—2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9.3%,規上工業企業營收增長67.3%。鎢及有色金屬、鋰電新能源、微納粉體新材料3個產業集聚集群,在2022年度全市招商引資重點工業項目建設賽馬比拼綜合考評中榮獲第1名。
三是鄉村振興深入實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取得新成效,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大力發展花卉苗木、麻鴨、稻蝦等“3+N”特色產業,建成生態綠色食品產業園,引進東進食品等“5020”項目,培育壯大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0家,打造了“南安”“牡丹亭”等農業品牌。共有綠色有機農產品19個,認定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2家,認證富硒產品14個。
四是現代服務業擴容提質。扎實推進大上崇幸福產業示范區建設,加快建設大灣區文旅康養基地,因地制宜推進國家森林康養基地、丫山運動休閑小鎮等項目建設,2021年獲評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充分挖掘豐富紅色資源,打造大灣區紅色教育培訓基地成效明顯,成功承辦南方紅軍三年游擊戰爭勝利暨新四軍組建85周年理論研討會,南方紅軍三年游擊戰爭紀念館被井岡山干部學院設為現場教學點,開發課程42門,在全市教學大賽中榮獲精品課程數量全市第1,承接各地研學、培訓超10.2萬人次。依托江西省“百城百夜”文化和旅游消費季活動,舉辦“千年梅香迎客來”等文旅消費活動20余場,積極發展電商、直播等線上消費,網絡零售額超1.32億元。
五是生態質量持續向好。扎實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深入實施還章江“一江清水”、森林質量提升、礦山生態修復等行動,全縣森林覆蓋率穩定在76.7%以上。成功創建省級生態鄉鎮9個、省級生態村10個、省級森林鄉村6個、市級生態村39個,認定省級以上綠色礦山14個。
六是城市形象更加靚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縣城創建成果持續鞏固,不斷拓展文明創建的內涵和外延,成功創建省級生態園林城市,樟斗鎮、黃龍鎮、新城鎮獲評省生態園林城鎮。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不斷優化,“三區三線”劃定成果率先在全省通過質檢。深入開展市容市貌整治,扎實推進老舊小區、棚戶區、老舊管網改造和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等項目建設,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垃圾無害化處理、城區污水系統提質增效穩步推進。
七是改革開放再創新高。營商環境優化升級,穩步推進“放管服”“市縣同權”等改革,探索“余幫辦”新模式,積極創新現場勘查新模式,著力打造“余快辦”營商環境品牌。深入推進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一號改革工程”,建立“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惠企獎勵政策兌現機制。對外開放不斷深化,持續開展“干部進灣區,項目回大余”、招商引資項目集中簽約等活動,累計外出招商252批次,先后舉辦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項目集中簽約儀式5次,共簽約開工項目47個,總投資436億元。
八是民生福祉不斷改善。強力推進縣20件重點民生實事項目,新增“七個位”10900個,全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3.33%。教育網點布局進一步優化,城區5所公辦幼兒園投入使用、縣第二中學順利開工、縣第三醫院基本建成、城鎮基礎設施改造提升項目(一期)全面推進。持續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高質量開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公眾安全感位列全省第7、全市第3,連續九年獲評全省信訪工作“三無縣”。
下一步,我縣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三大戰略、八大行動”,堅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主線,加快建設“五個基地”,實現“六個主要目標”,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奮力建設更高層次實力活力美麗幸福大余,加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