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縣病蟲情報
第十一期 2024年6月7日 大余縣農業農村局
做好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的預防工作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是我國南方稻區常發的水稻病毒病,主要為害中稻和晚稻,由遷飛性害蟲白背飛虱傳播,水稻一旦感染此病會導致植株矮化,不能正常抽穗,輕則減產,重則絕收。今年我縣早稻田間稻飛虱發生數量較多,各地前期雖開展了防治,但個別漏防和防效差的田塊稻飛虱發生嚴重,另據氣象部門預報,6月份仍是多雨天氣,有利于稻飛虱遷入繁殖,為有效預防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的發生,各鄉鎮必須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切斷毒源(殺滅稻飛虱)治蟲防病、治秧田保大田的防治策略,加強中、晚稻秧田預防,重點抓住中晚稻浸種、秧苗二葉一心期、秧苗移栽前2—3天和大田分蘗初期四個關鍵時期,采取藥劑拌種、秧田施藥保護、秧苗帶藥移栽等預防措施,防治好白背飛虱。具體方法如下:
一、選擇抗性強的品種,淘汰感病品種。
二、清除毒源,采取施用除草劑或人工清除的方法對秧田及大田周邊的雜草進行清除,減少白背飛虱的寄主,中晚稻秧田盡量不要安排在早稻田中間。
三、藥劑拌種:種子用咪鮮胺浸種后,按每公斤種子用3—5毫升30%噻蟲嗪種子處理懸浮劑或5—7.5毫升600克/升吡蟲啉懸浮種衣劑加15—20克清水拌種晾干后播種。
四、做好秧田防治,打好“送嫁藥”:秧苗二葉一心期和移(拋)栽前2—3天各噴施一次防飛虱和抗病毒藥劑。可選用寧南霉素、甾烯醇、香菇多糖、幾丁聚糖、毒氟磷等加吡蚜酮、烯啶蟲胺等,兌水對秧田及其四周田埂均勻噴霧。
五、做好大田防治:移(拋)栽后7-10天,根據田間發病情況,酌情噴施一次防飛虱和抗病毒藥劑。
以上藥劑均按說明書使用劑量兌水噴霧,注意交替輪換用藥,延緩抗藥性的發生速度,并結合預防螟蟲、稻薊馬、稻瘟病同時進行。
秧田期、移(拋)栽時和分蘗期,發現病株或疑似病株要及時拔除或踩入泥中,減少毒源。
溫馨提示廣大農民:
※ 不隨意丟棄農藥包裝廢棄物,將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至各農藥經營門店!
※ 推廣豇豆綠色防控及科學安全用藥技術,保障豇豆農產品質量安全!
※ 嚴禁銷售、使用國家禁用農藥,嚴格遵守限用農藥規定及安全間隔期使用農藥!
預報員: 王旭明 、吳新蓮 、劉冬梅 、曹治鋼 咨詢電話:87148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