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由廣東省博物館(廣州魯迅紀念館)、撫州市湯顯祖紀念館、江西大余縣博物館主辦,廣東省流動博物館、東莞市袁崇煥紀念園承辦的《臨川四夢 —— 湯顯祖的人生與戲劇展》在東莞正式開幕。這場展覽宛如一把時光鑰匙,將明代戲曲巨匠湯顯祖與東莞的深厚緣分緩緩解鎖,讓觀眾得以透過 “臨川四夢” 的璀璨光芒,探尋這段跨越四百年的文化羈絆。
今日,由廣東省博物館(廣州魯迅紀念館)、撫州市湯顯祖紀念館、江西大余縣博物館主辦,廣東省流動博物館、東莞市袁崇煥紀念園承辦的《臨川四夢 —— 湯顯祖的人生與戲劇展》在東莞正式開幕。這場展覽宛如一把時光鑰匙,將明代戲曲巨匠湯顯祖與東莞的深厚緣分緩緩解鎖,讓觀眾得以透過 “臨川四夢” 的璀璨光芒,探尋這段跨越四百年的文化羈絆。


湯顯祖
以 “至情” 叩擊時代的文學巨匠
明代萬歷年間,臨川才子湯顯祖以筆為刃,在封建禮教的桎梏中開辟出一片浪漫天地。他不僅是 “臨川四夢”(《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的締造者,更是中國古典文學中 “至情論” 的堅定踐行者 —— 主張情感能超越世俗規訓、沖破生死界限,這一思想在《牡丹亭》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湯顯祖的一生,既有仕途受挫的沉郁(因抨擊朝政被貶廣東徐聞),也有摯友相伴的溫暖。他生性豁達,善從生活中汲取創作靈感:貶謫途中的嶺南風物、與文人雅士的唱和交流,都化作筆下鮮活的文字。正是這份對生活的熱忱、對情感的深刻體悟,讓他能寫出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的千古絕唱,成為跨越四百年仍能打動人心的文學豐碑。此次展覽中,觀眾可近距離感受 “臨川四夢” 的創作脈絡,讀懂湯顯祖 “以情抗俗” 的精神世界。

祁衍曾
東莞才子,藏在《牡丹亭》里的 “癡豪” 身影
在湯顯祖的嶺南摯友中,東莞文人祁衍曾(字羨仲)是極為特殊的一位。他個性通脫不羈,自帶一股 “讀書而豪” 的俠氣 —— 曾游歷武夷山、白鹿洞,困于南昌時竟寫下《乞食文》直抒胸臆,這份率真與傲骨,恰好被途經的湯顯祖撞見,二人一見如故,自此結下深厚情誼。

湯顯祖曾多次在詩中追憶這位摯友,《紅泉臥病懷羅浮祁衍曾》《憶祁羨仲武夷》等詩作,字里行間滿是對其才情與品性的欣賞。遺憾的是,在湯顯祖被貶徐聞的前一年,祁衍曾因喪母悲傷過度離世。湯顯祖聽聞噩耗后,特地繞道東莞,撫其遺孤、為其立碑,還寫下《惜東莞祁生》:“我友祁生久溟漠,半歲孤兒今幾許” ,短短兩句詩,卻飽含著湯顯祖對摯友祁衍曾離世的沉痛哀悼與無盡思念,這份生死不渝的情誼,足見二人羈絆之深。在《送祁羨仲訪瑯琊丁太仆》中湯顯祖提到一把佩刀——“昨許佩刀曾寄與,直似精靈夜飛楚”,后來湯顯祖從徐聞北歸途經肇慶時,可能偶然睹此舊物,便大放悲聲:“桂瘴來時青氣深,七星巖畔寶刀沉。交游半百逢生死,燕市悲歌一片心。”以寶刀沉水來比喻祁衍曾的亡故,并將自己和祁衍曾的交誼比作戰國末期燕國高漸離和荊軻的生死之交……

祁衍曾,字羨仲,乃曾祖為江西左布政使祁順之曾孫,祁氏一門三進士,家世顯赫。他性格通脫不羈,才品出眾,二十三歲才立志苦讀,明萬歷四年(1576年)中舉人,曾領萬歷丙子鄉薦卻極力推辭,隱居羅浮山,自號羅浮山人。明代理學家楊寅秋任東莞知縣時,贊其為 “奇士”。他工于作詩,擅長古文,與黎文表、歐大任并稱 “嶺南三大才子”。他常游歷武夷、白鹿等地,曾困于南昌作《乞食文》,臨川湯顯祖見后驚嘆不已,二人一見如故,結為莫逆之交,著有《綠水園稿》《匡夷錄》傳世。
更值得一提的是,據文史學者考證,祁衍曾 “因癡而豪” 的形象,正是《牡丹亭》男主角柳夢梅的重要原型。柳夢梅為尋杜麗娘不懼掘墓開棺的孤勇,與祁衍曾率性俠義的氣質一脈相承 —— 可以說,這位東莞才子的身影,悄然藏進了湯顯祖筆下最動人的浪漫傳奇里。

這場展覽不僅是對湯顯祖戲劇成就的致敬,更是對東莞文化淵源的追溯。若你鐘情 “臨川四夢” 的浪漫,或是好奇本土文人與文學巨匠的往事,不妨走進袁崇煥紀念園,在展覽中觸摸四百年前的 “至情” 與緣分。
展覽信息

展覽時間
2025年8月21日-11月10日(9:00-17:30,逢周一閉館)
展覽地點
東莞市袁崇煥紀念園 綜合展廳
來源:東莞市袁崇煥紀念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