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贛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古道新程”暑期社會實踐團組織學生奔赴南方三年游擊抗戰紀念館開展紅色教育實踐活動。
凝視文物殘章,喚醒信仰基因

紀念館陳列區,褶皺的家書殘頁、泛黃的作戰地圖上刻著斑駁的歲月痕跡,一件件帶著歷史體溫的文物靜靜訴說著往昔。實踐隊隊員們駐足凝視,目光被展柜中磨損的皮帶、陳舊的挎包所牽引。根據墻面掛屏展的系統呈現,一段段震撼人心的歷史敘事如同一幅幅波瀾壯闊的畫卷鋪展開來:革命先輩們在寒風凜冽的山道上負重前行,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身先士卒,為民族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實踐隊員們深刻體悟到今日幸福生活浸透的血汗分量,誓言將以先烈為燈塔,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勇擔使命、賡續榮光。
紅領講堂聆童語,續燃紅色傳承

年僅10歲的紅領巾講解員站在展廳,胸前的紅領巾隨呼吸輕輕起伏,他小手有力指向墻上史料,用略帶稚嫩卻堅定的童聲講述著游擊戰士們寒冬臘月里裹著單衣潛伏草叢、在彈盡糧絕時啃著樹皮仍死守陣地等感人故事。實踐隊員們安靜圍站,目光專注。墻上,革命先輩的影像、事跡與黨旗相互映照,紅領巾講解員的聲音,傳遞著往昔烽火歲月里的堅守與熱血,讓隊員們沉浸式觸摸歷史溫度,紅色基因的傳承,在這一時刻悄然延續。

參觀結束,紀念館內的紅色余韻仍在學子們心中激蕩。正如紅領巾講解員的生動講述讓歷史可觸可感,實踐團負責人廖林雄在總結時感慨:“紅色基因傳承不能紙上談兵,我們要將革命精神飛入尋常百姓家……”他表示,團隊后續將錨定理論傳播工作,把南方紅軍三年游擊戰爭中“絕境堅守”的精神密碼,轉化為課堂上的真理宣講、實踐里的青春擔當,讓革命先輩的熱血故事成為新時代青年的“精神鈣片”,讓革命精神如梅嶺松風在新時代青年中永續傳承。

